“底事須除數百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底事須除數百竿”全詩
此君臭味唯風月,底事須除數百竿。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次韻林仲和筠莊》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林仲和筠莊》是宋代詩人李彌遜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愛筍從嗔不出山,
看成修影泛微瀾。
此君臭味唯風月,
底事須除數百竿。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對于竹筍的深深喜愛和追求。詩人認為,竹筍宛如害羞的美女,躲在山中不肯自愿出山,只有在微風輕拂下才會露出修長的身影,為人們帶來無限美好。盡管竹筍帶有一些獨特的氣味,但在詩人眼中,這種氣味只是與風月相比微不足道的小問題。因此,為了品嘗到美味的竹筍,詩人愿意不辭辛勞地去尋找并清除那些遮擋竹筍生長的百余根竹竿。
賞析:
這首詩詞以竹筍為主題,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比喻,展現了詩人對竹筍的熱愛之情。詩中運用了象征手法,將竹筍比喻為美麗的女子,使得整首詩詞充滿了浪漫和詩意。詩人用"修影泛微瀾"的形象描繪竹筍在微風中搖曳的樣子,生動地展示了竹筍的柔美和嬌羞。詩人在描述竹筍的味道時,以"臭味"一詞表達了竹筍特有的氣味,但通過與"風月"相對比,強調了竹筍的美味在整體上的微不足道。最后,詩人表達了對于品嘗竹筍的熱情,愿意付出努力去除掉阻礙竹筍生長的竹竿,體現了對美食的執著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竹筍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同時,詩人以細膩的語言和巧妙的比喻,將竹筍的形象與風月、美女相聯系,營造出一種唯美、浪漫的氛圍。這首詩詞通過對細節的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對竹筍的熱情和對生活的熱愛,展現了宋代文人對自然之美的品味和追求。
“底事須除數百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lín zhòng hé yún zhuāng
次韻林仲和筠莊
ài sǔn cóng chēn bù chū shān, kàn chéng xiū yǐng fàn wēi lán.
愛筍從嗔不出山,看成修影泛微瀾。
cǐ jūn chòu wèi wéi fēng yuè, dǐ shì xū chú shù bǎi gān.
此君臭味唯風月,底事須除數百竿。
“底事須除數百竿”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