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廛何所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廛何所寄”全詩
愁從身外散,樂向酒中全。
蠶出柔桑綠,秧齊小麥鮮。
一廛何所寄,華發繞江天。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次韻賁遠歸田四首》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次韻賁遠歸田四首》
作者:李彌遜
朝代:宋代
歸去田園好,饑餐抵萬錢。
愁從身外散,樂向酒中全。
蠶出柔桑綠,秧齊小麥鮮。
一廛何所寄,華發繞江天。
【中文譯文】
回到鄉村田園,心情愉悅,雖然只吃簡單的飯食,卻感覺比擁有萬貫財富還要滿足。
憂愁都隨著離開身外而散去,快樂都融入到美酒之中,盡情享受。
蠶兒在嫩綠的桑樹上吐絲紡繭,稻秧和小麥一起生長茁壯,呈現出勃勃生機。
我不知道將一片田園寄托在何處,但是這樣的美景讓我感到心曠神怡,仿佛發絲繞過天際。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詩人賁遠歸田為題材,表達了回歸鄉村的美好感受和對自然的贊美。詩人在城市中飽受繁忙和壓力的困擾,渴望回到寧靜的農田,享受簡樸的生活。他發現歸去田園的生活雖然物質上簡單,卻能帶來心靈的滿足。簡單的飯食和美酒,讓詩人拋開了憂愁,感受到內心的樂趣。
詩中描繪了田園生活的美好景象,桑樹嫩綠、稻秧和小麥茁壯生長,展現了大自然的生機勃勃。這些景象象征著農田的豐收和希望,與人們的歸心相互呼應。詩人感嘆自己不知將這片美景托付給哪里,表達出對鄉愁的思念和對未來的困惑,但這種困惑并沒有破壞他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熱愛。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詞句展現了詩人的感受和情感,抒發了對自然和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詩中融合了對物質和精神生活的思考,表達了追求簡樸和寧靜的心境。通過描繪田園的美景和對鄉愁的思緒,詩人傳達了對自然、對簡單生活的熱愛,引發讀者對人生價值的思考和對鄉愁的共鳴。
“一廛何所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bēn yuǎn guī tián sì shǒu
次韻賁遠歸田四首
guī qù tián yuán hǎo, jī cān dǐ wàn qián.
歸去田園好,饑餐抵萬錢。
chóu cóng shēn wài sàn, lè xiàng jiǔ zhōng quán.
愁從身外散,樂向酒中全。
cán chū róu sāng lǜ, yāng qí xiǎo mài xiān.
蠶出柔桑綠,秧齊小麥鮮。
yī chán hé suǒ jì, huá fà rào jiāng tiān.
一廛何所寄,華發繞江天。
“一廛何所寄”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