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共惜年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應共惜年華”全詩
綠楊中禁路,朱戟五侯家。
草色金堤晚,鶯聲御柳斜。
無媒猶未達,應共惜年華。
分類:
作者簡介(武元衡)
武元衡(758―815),唐代詩人、政治家,字伯蒼。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武則天曾侄孫。建中四年,登進士第,累辟使府,至監察御史,后改華原縣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員外郎。歲內,三遷至右司郎中,尋擢御史中丞。順宗立,罷為右庶子。憲宗即位,復前官,進戶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尋出為劍南節度使。元和八年,征還秉政,早朝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遣刺客刺死。贈司徒,謚忠愍。《臨淮集》十卷,今編詩二卷。
《長安春望》武元衡 翻譯、賞析和詩意
長安城里的春天景象,宿雨洗凈了煙霞,春風吹開了百花綻放。綠色的柳樹圍繞禁路,五侯家的官兵舉著紅色的戟。晚上,金色的河堤上長滿了綠草,鶯鳥的歌聲飄蕩在皇家柳樹上。雖然沒有媒人幫助我們,但我們應該共同珍惜青春年華。
詩意:這首詩描繪了長安城的春天景象,以及人們對于青春的珍惜。作者通過描寫自然景象和社會生活中的細節,表達了對美好時光的渴望和珍惜。
賞析:這首詩以長安城為背景,展示了春天的美好景象。通過描寫春雨洗凈煙霞、春風吹拂百花、綠楊圍繞禁路等細節,使讀者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機和美麗。詩中還提到了五侯家的官兵舉著紅色的戟,暗示了社會的秩序和權威。同時,詩人還表達了對青春時光的珍惜和對愛情的期盼,通過描述無媒的情況下人們的相遇,傳達了對逝去時光的惋惜和對美好未來的期望。整首詩意境清新,感覺輕盈愉悅,反映了唐代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的追求。
“應共惜年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ng ān chūn wàng
長安春望
sù yǔ jìng yān xiá, chūn fēng zhàn bǎi huā.
宿雨凈煙霞,春風綻百花。
lǜ yáng zhōng jìn lù, zhū jǐ wǔ hòu jiā.
綠楊中禁路,朱戟五侯家。
cǎo sè jīn dī wǎn, yīng shēng yù liǔ xié.
草色金堤晚,鶯聲御柳斜。
wú méi yóu wèi dá, yīng gòng xī nián huá.
無媒猶未達,應共惜年華。
“應共惜年華”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仄韻) 去聲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