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端時得冰霜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舌端時得冰霜句”全詩
舌端時得冰霜句,絕勝狂風作暮涼。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次韻公顯夜聞風作》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公顯夜聞風作》是宋代詩人李彌遜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午夢肩輿轉斷岡,
日烘殘暑氣揚湯。
舌端時得冰霜句,
絕勝狂風作暮涼。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夏日午后的景象。詩人在午夢中感受到肩輿行駛過斷崖的震蕩,陽光炙烤著殘留的余暑,熱氣揚起像蒸汽一樣。然而,當他舌尖觸到冰霜的句子時,感覺到了狂風在暮涼中吹拂的絕妙感覺。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寫細膩的意象,展現了夏日午后的獨特氛圍。詩人用"午夢肩輿轉斷岡"的形象語言,表達出午睡時突然感受到的震動感,使讀者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這一瞬間的景象。接著,詩人用"日烘殘暑氣揚湯"的描寫,形象地表達了炎熱的夏日陽光所帶來的熱氣蒸騰的感覺。而"舌端時得冰霜句,絕勝狂風作暮涼"則通過舌尖觸到冰涼的句子,以及狂風帶來的暮涼,傳遞了一種突如其來的涼爽感,給人以清新宜人之感。
整首詩以寫景的方式,通過對細節的描繪,讓讀者感受到了夏日午后的獨特氛圍,從炎熱到突如其來的涼爽,給人以一種心靈上的愉悅和清涼感。同時,詩中運用了寓感于景的手法,通過描寫自然景物,抒發了詩人對涼爽的向往和對生活的獨特感悟。整首詩意境清新,意象鮮明,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舌端時得冰霜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gōng xiǎn yè wén fēng zuò
次韻公顯夜聞風作
wǔ mèng jiān yú zhuǎn duàn gāng, rì hōng cán shǔ qì yáng tāng.
午夢肩輿轉斷岡,日烘殘暑氣揚湯。
shé duān shí dé bīng shuāng jù, jué shèng kuáng fēng zuò mù liáng.
舌端時得冰霜句,絕勝狂風作暮涼。
“舌端時得冰霜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