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邊日永人思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愁邊日永人思睡”全詩
愁邊日永人思睡,花上春濃鶯亂啼。
十事未陳身已遠,三鐘無補首空低。
年來灰冷人間念,惟有蘚心日日西。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用陸元覲韻》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用陸元覲韻》是宋代李彌遜的一首詩詞。詩意表達了作者自嘲自笑的心境,描繪了他老態龍鐘的形象以及內心的愁苦和孤寂之感。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自笑愚翁老一溪,
鬢絲庭草共萋萋。
愁邊日永人思睡,
花上春濃鶯亂啼。
十事未陳身已遠,
三鐘無補首空低。
年來灰冷人間念,
惟有蘚心日日西。
譯文:
自嘲愚翁老了一條溪,
白發如絲庭院草木凄凄。
憂愁的邊緣,日子變得漫長,人們思念睡夢,
花叢中,春意濃郁,黃鶯聲聲亂啼。
十件未能完成的事情,身子已經遠離,
三次敲擊的鐘聲無法彌補空虛的心靈。
多年來,冷漠的世間思念使心境變得灰暗,
唯有內心的苔蘚日復一日地向西生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自嘲的口吻表達了作者對自己老去的感慨和思考。他以愚翁的形象自喻,置身于一條溪邊,安靜地感受著歲月的流逝。庭院的草木凋零,與他自己的白發相映成趣,表現出歲月無情的變遷和生命的衰老。
詩中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憂愁和孤寂。他感覺時間過得很慢,每一天都讓人無法入眠,憂慮的邊緣讓人心煩意亂。與此同時,春天的花朵盛開,但是黃鶯的歌聲卻變得凌亂,不再和諧。這種對時間的感受和對自然的描繪,凸顯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苦悶。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用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對生命和事業的無奈。十件未能完成的事情使得身體已經遠離,三次鐘聲敲響卻無法填補內心的空虛和失落。這種無助和無奈的感覺,使得作者越發思念過去的歲月,而現實世界卻變得冷漠和灰暗。最后一句"惟有蘚心日日西"以象征性的意象,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遠離塵世的意愿。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內心感受的對比,抒發了作者對衰老、孤獨和對生命意義的思考。每一句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情感,讓讀者在細膩的詞句中共鳴和思考人生的無常和意義。
“愁邊日永人思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òng lù yuán jìn yùn
用陸元覲韻
zì xiào yú wēng lǎo yī xī, bìn sī tíng cǎo gòng qī qī.
自笑愚翁老一溪,鬢絲庭草共萋萋。
chóu biān rì yǒng rén sī shuì, huā shàng chūn nóng yīng luàn tí.
愁邊日永人思睡,花上春濃鶯亂啼。
shí shì wèi chén shēn yǐ yuǎn, sān zhōng wú bǔ shǒu kōng dī.
十事未陳身已遠,三鐘無補首空低。
nián lái huī lěng rén jiān niàn, wéi yǒu xiǎn xīn rì rì xī.
年來灰冷人間念,惟有蘚心日日西。
“愁邊日永人思睡”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