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枕重能一味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借枕重能一味禪”全詩
苦將峭語撩癡客,借枕重能一味禪。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留贈無諍堂涌泉利老》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留贈無諍堂涌泉利老》是宋代李彌遜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留下這首詩送給無諍堂涌泉的利老師。戶外的雙峰如碧天一般高聳,回頭看已經收起了煙霧。我苦于用尖刻的言辭激怒了聰明而癡迷的客人,而借用枕頭的沉重卻能帶來一種純粹的禪境。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景物描寫和心境表達相結合的方式展現了作者對禪宗思想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詩中描繪了戶外的雙峰,它們巍峨挺拔,宛如碧天一般,給人一種壯麗高遠的感覺。這種景象既可以被理解為自然景觀的描繪,也可以被視為心靈境界的抒發。雙峰的高聳給人以啟迪,使人聯想到超越塵世的境地,暗示了禪宗追求心靈解脫的意向。
其次,詩中提到回頭看已經收起了煙霧,意味著過去的迷惑已經被消除,心境得到了清凈。這也可以被理解為禪宗修行的過程,通過對自身的覺察和思維的凈化,逐漸消除內心的浮躁和雜念,達到心靈的平靜和解脫。
接著,詩中表達了作者苦于用尖刻的言辭激怒了聰明而癡迷的客人。這里的客人可以被理解為尋求真理的人們,而作者則是在指責自己言辭的尖銳和過激,認識到這種方式并不能真正啟發他人,反而可能讓他們更加固執己見。這種反思體現了作者對于禪宗智慧的理解,禪宗注重心靈的超越和平靜,而非爭辯和辯論。
最后,詩中提到借用枕頭的沉重能帶來一種純粹的禪境。枕頭在這里可以被理解為禪修的輔助工具,它的沉重代表著內心的沉靜和專注。通過借用枕頭的沉重,作者能夠沉浸于禪修的境地,體驗到純粹的禪意。這種沉靜和專注的狀態是禪修的關鍵,通過它可以達到心靈的解脫和超越。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描繪自然景物和抒發內心感受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禪宗智慧和修行的思考和領悟。通過景物的描繪和心境的表達,詩中傳遞了寂靜、超越和解脫的意象,引導讀者思考內心的平靜與自我超越的境界。
“借枕重能一味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ú zèng wú zhēng táng yǒng quán lì lǎo
留贈無諍堂涌泉利老
hù wài shuāng fēng bì ài tiān, dìng huí xiāng xiè yǐ shōu yān.
戶外雙峰碧礙天,定回香灺已收煙。
kǔ jiāng qiào yǔ liāo chī kè, jiè zhěn zhòng néng yī wèi chán.
苦將峭語撩癡客,借枕重能一味禪。
“借枕重能一味禪”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