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處偶為波浪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勝處偶為波浪留”全詩
平生漫起江山興,勝處偶為波浪留。
敗肉腐魚三日醉,斷蘆衰柳十分秋。
蔣隊秀色應凋盡,造物還能借便休。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守風瓜步戲成》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守風瓜步戲成》是宋代詩人李彌遜所作。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古語行船遇打頭,
此言端可作予羞。
平生漫起江山興,
勝處偶為波浪留。
敗肉腐魚三日醉,
斷蘆衰柳十分秋。
蔣隊秀色應凋盡,
造物還能借便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李彌遜獨特的詩意表達了他對人生起伏的思考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詩中通過描繪一系列生活細節,展現了詩人對人生經歷和歷史變遷的深刻洞察。
詩的開頭,"古語行船遇打頭,此言端可作予羞",表達了詩人在人生旅途中遭遇挫折時的尷尬和難堪之情。這句話中的"打頭"是指船只在航行時遇到阻礙和困難,而"古語"則指古人的智慧和教誨。詩人通過這樣的描寫,暗示了自己在面對困境時的感受和反思。
接下來的幾句詩,"平生漫起江山興,勝處偶為波浪留",表達了詩人對自己一生奮發向前、追求成功的心情。詩人用"江山興"來比喻自己的壯志豪情,而"波浪留"則暗示在成功之后,也難免會受到一些波折和阻礙。
之后的描寫,"敗肉腐魚三日醉,斷蘆衰柳十分秋",通過描述衰敗和凋零的景象,表達了光陰荏苒、歲月不饒人的主題。這里的"敗肉腐魚"和"斷蘆衰柳"都是描繪衰敗和凋零的景象,暗示了人生的無常和變遷。
最后兩句詩,"蔣隊秀色應凋盡,造物還能借便休",通過描繪蔣隊的秀色凋零,表達了對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最后一句"造物還能借便休"則帶有一種對宿命和自然法則的思考,表達了對命運和世事變遷的坦然接受。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鮮明的意象描繪了人生的起伏和時光的流轉。通過對各種情景的描繪,詩人展示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命運的接受,傳達出一種深邃的哲理和對人生的獨特洞察。
“勝處偶為波浪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ǒu fēng guā bù xì chéng
守風瓜步戲成
gǔ yǔ xíng chuán yù dǎ tóu, cǐ yán duān kě zuò yǔ xiū.
古語行船遇打頭,此言端可作予羞。
píng shēng màn qǐ jiāng shān xìng, shèng chù ǒu wèi bō làng liú.
平生漫起江山興,勝處偶為波浪留。
bài ròu fǔ yú sān rì zuì, duàn lú shuāi liǔ shí fēn qiū.
敗肉腐魚三日醉,斷蘆衰柳十分秋。
jiǎng duì xiù sè yīng diāo jǐn, zào wù hái néng jiè biàn xiū.
蔣隊秀色應凋盡,造物還能借便休。
“勝處偶為波浪留”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