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人無用便題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時人無用便題輿”全詩
掃地焚香詩得計,曲肱飲水道如愚。
寄書只說游山好,臨老都緣學佛癯。
白帝一來真漫浪,時人無用便題輿。
分類:
作者簡介(馮時行)
馮時行(1100—1163)宋代狀元。字當可,號縉云,祖籍浙江諸暨(諸暨紫巖鄉祝家塢人),出生地見下籍貫考略。宋徽宗宣和六年恩科狀元,歷官奉節尉、江原縣丞、左朝奉議郎等,后因力主抗金被貶,于重慶結廬授課,坐廢十七年后方重新起用,官至成都府路提刑,逝世于四川雅安。著有《縉云文集》43卷,《易倫》2卷。
《和蔡伯世韻二首》馮時行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蔡伯世韻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馮時行
詩詞的中文譯文:
第一首:
中郎風調世間無,
敢謂明時德不孤。
掃地焚香詩得計,
曲肱飲水道如愚。
第二首:
寄書只說游山好,
臨老都緣學佛瘦。
白帝一來真漫浪,
時人無用便題輿。
詩意和賞析:
《和蔡伯世韻二首》是宋代詩人馮時行所作,這兩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時代風氣的思考和自己的生活態度。
第一首詩以自嘲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在世間的無足輕重的感嘆。他自稱為"中郎",意指自己并非重要的人物,無法左右世間的風氣和潮流。然而,盡管他在這樣的背景下,敢于堅持自己的信念,相信明朝時代的德行并不孤單。他通過掃地、焚香和寫詩,以及奉行曲肱飲水的態度,表達了自己在平凡生活中仍然保持真實和堅定的信念。
第二首詩以寄書的形式寄托了作者對友人的問候,同時表達了對游山的向往。作者說到自己年老時因學佛而變得消瘦,顯示了他在追求心靈上的寧靜和超越物欲的過程中的堅持。最后兩句提到"白帝一來真漫浪",暗指時光的流逝和歲月的無情,以及人生的無常。時人無用便題輿,說明作者認為時人對于這些問題的思考和糾結都沒有實際意義,因為這是每個人個體經歷的事情,無法被他人所理解和感受。
這兩首詩詞通過自嘲和反思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于時代風氣和個人生活的思考。作者以平凡的生活和堅定的信念來迎接時代的變遷,表達了對于內心自由和寧靜的追求。這些詩句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啟發人們對于生命和時代的思考。
“時人無用便題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cài bó shì yùn èr shǒu
和蔡伯世韻二首
zhōng láng fēng diào shì jiān wú, gǎn wèi míng shí dé bù gū.
中郎風調世間無,敢謂明時德不孤。
sǎo dì fén xiāng shī dé jì, qū gōng yǐn shuǐ dào rú yú.
掃地焚香詩得計,曲肱飲水道如愚。
jì shū zhǐ shuō yóu shān hǎo, lín lǎo dōu yuán xué fó qú.
寄書只說游山好,臨老都緣學佛癯。
bái dì yī lái zhēn màn làng, shí rén wú yòng biàn tí yú.
白帝一來真漫浪,時人無用便題輿。
“時人無用便題輿”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