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擾擾百年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擾擾百年間”全詩
自笑紅塵里,生涯不暫閑。
分類:
作者簡介(武元衡)
武元衡(758―815),唐代詩人、政治家,字伯蒼。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武則天曾侄孫。建中四年,登進士第,累辟使府,至監察御史,后改華原縣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員外郎。歲內,三遷至右司郎中,尋擢御史中丞。順宗立,罷為右庶子。憲宗即位,復前官,進戶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尋出為劍南節度使。元和八年,征還秉政,早朝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遣刺客刺死。贈司徒,謚忠愍。《臨淮集》十卷,今編詩二卷。
《途中即事》武元衡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途中即事》是唐代詩人武元衡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南征復北還,擾擾百年間。
自笑紅塵里,生涯不暫閑。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武元衡南征北戰的經歷和他內心的感受。詩人在途中思考著自己在這百年之間所經歷的南征北戰的種種困擾和不安。他自嘲地笑著,認識到自己在紛繁復雜的塵世中,生活的往往是忙碌而不得閑暇的。
賞析:
這首詩通過簡潔而富有力量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于自己生活經歷的思考和感慨。詩人以南征北戰的旅途為背景,抒發了他對于流年百年的煩擾之情。他通過“南征復北還”這一描寫,表達了自己在戰亂中奔波的經歷,以及這樣的經歷給他帶來的心理困擾。面對紅塵的繁忙和紛亂,詩人感到生涯無暇閑逸,但他并不悲觀沮喪,而是自嘲地笑著。這種自嘲既是對自身命運的無奈,也是對塵世之事的淡然態度。
整首詩情感深沉,表達了詩人對于戰亂和生活煩憂的深切感受。詩人通過自嘲和對紅塵的思考,展示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心態。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傳遞了復雜的情感,使讀者在感受到詩人的困擾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他的豁達和淡泊。
“擾擾百年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ú zhōng jí shì
途中即事
nán zhēng fù běi hái, rǎo rǎo bǎi nián jiān.
南征復北還,擾擾百年間。
zì xiào hóng chén lǐ, shēng yá bù zàn xián.
自笑紅塵里,生涯不暫閑。
“擾擾百年間”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仄韻) 去聲十六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