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迎云夢秋光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草迎云夢秋光去”全詩
草迎云夢秋光去,帆帶衡陽曉色來。
帝子不歸林葉下,楚魂堪吊暮鴻哀。
羈游到此偏增感,況悼長沙放逐才。
分類:
作者簡介(馮時行)
馮時行(1100—1163)宋代狀元。字當可,號縉云,祖籍浙江諸暨(諸暨紫巖鄉祝家塢人),出生地見下籍貫考略。宋徽宗宣和六年恩科狀元,歷官奉節尉、江原縣丞、左朝奉議郎等,后因力主抗金被貶,于重慶結廬授課,坐廢十七年后方重新起用,官至成都府路提刑,逝世于四川雅安。著有《縉云文集》43卷,《易倫》2卷。
《登岳陽樓》馮時行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登岳陽樓》是宋代詩人馮時行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登上岳陽樓后的壯麗景色,以及對長沙放逐才子的悼念之情。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湖面層收雨露開,
浪聲千里急奔雷。
草迎云夢秋光去,
帆帶衡陽曉色來。
這首詩以湖光山色為背景,通過描繪湖水上層層收起雨露、波浪奔騰如雷的景象,表達了岳陽樓上的壯麗景色。詩中的“湖面層收雨露開,浪聲千里急奔雷”形象生動地描繪出湖水的波瀾壯闊,給人以震撼之感。
接著,詩人描述了云彩像夢一般飄逸而去,映照在青草上的秋光。詩中的“草迎云夢秋光去”揭示了時光的流轉和景色的變幻,使詩詞充滿了詩意和浪漫的氛圍。
最后兩句表達了帆船揚帆的景象,預示著衡陽的黎明即將到來。這里的“帆帶衡陽曉色來”描繪了一幅早晨的景象,給人以希望和期待的感覺。
整首詩以壯麗的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湖水、云彩和帆船等元素,展現了登上岳陽樓所帶來的壯麗景致。與此同時,詩人通過對長沙放逐才子的悼念,增添了一絲凄涼和感傷的情感色彩。這種情感的交融使詩詞更加豐富深沉,引發讀者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
總的來說,馮時行的《登岳陽樓》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情感,將壯麗的景致與人生哀愁相結合,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觸動。這首詩以其精湛的描寫和深刻的意境,成為宋代文學中的經典之作。
“草迎云夢秋光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ēng yuè yáng lóu
登岳陽樓
hú miàn céng shōu yǔ lù kāi, làng shēng qiān lǐ jí bēn léi.
湖面層收雨露開,浪聲千里急奔雷。
cǎo yíng yún mèng qiū guāng qù, fān dài héng yáng xiǎo sè lái.
草迎云夢秋光去,帆帶衡陽曉色來。
dì zi bù guī lín yè xià, chǔ hún kān diào mù hóng āi.
帝子不歸林葉下,楚魂堪吊暮鴻哀。
jī yóu dào cǐ piān zēng gǎn, kuàng dào cháng shā fàng zhú cái.
羈游到此偏增感,況悼長沙放逐才。
“草迎云夢秋光去”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