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蕭風竹夜窗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蕭蕭風竹夜窗寒”全詩
寂寞銀燈愁不寐,蕭蕭風竹夜窗寒。
作者簡介(武元衡)
武元衡(758―815),唐代詩人、政治家,字伯蒼。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武則天曾侄孫。建中四年,登進士第,累辟使府,至監察御史,后改華原縣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員外郎。歲內,三遷至右司郎中,尋擢御史中丞。順宗立,罷為右庶子。憲宗即位,復前官,進戶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尋出為劍南節度使。元和八年,征還秉政,早朝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遣刺客刺死。贈司徒,謚忠愍。《臨淮集》十卷,今編詩二卷。
《宿青陽驛》武元衡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宿青陽驛》是唐代詩人武元衡創作的一首詩,描寫了一個夜晚宿青陽驛的景象。
中文譯文:
夜晚,空山落葉搖曳,已是深秋的暮色。螢火穿過稀疏的窗簾,如月亮的露珠一樣明亮。寂寞的銀燈下,我心中愁緒難眠,外面竹林中的風聲蕭蕭,夜晚的窗戶透著寒意。
詩意和賞析:
《宿青陽驛》通過描繪夜晚的自然景象來表達詩人內心的孤寂和憂愁。
首先,詩中提到的"空山搖落三秋暮"表現了秋天的景象,山上的樹葉飄零,悄然而去,預示著秋天已經進入了深秋。這種荒涼的景象與詩人的內心情感相呼應,以蕭瑟的景色來烘托詩人的孤獨。
其次,詩中提到的"螢過疏簾月露團"將螢火的閃爍與月亮的明亮形容得很生動。在夜晚的宿青陽驛,詩人的窗簾微開,透出片刻的光亮。螢火游離閃爍,如同點點黃昏的希望,與明亮的月亮共同構成了一個引人遐想的景象。這種隱喻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尋找安慰的渴望。
最后,詩中描述的"寂寞銀燈愁不寐,蕭蕭風竹夜窗寒"突出了詩人的孤獨和苦悶。銀燈寂寞地照耀著孤獨的詩人,他內心的憂愁使他難以入眠。隨著夜風穿過竹林,窗戶傳來的寒意更加凄涼。
整首詩以深秋的景象作為背景,描繪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苦悶,呈現出一種寂寥而悲涼的氛圍。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憂傷的思考和無助的苦悶,反映了他內心的抑郁情緒。同時,詩中運用了寓意和隱喻的手法,使詩意更加豐富和深遠。
“蕭蕭風竹夜窗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qīng yáng yì
宿青陽驛
kōng shān yáo luò sān qiū mù, yíng guò shū lián yuè lù tuán.
空山搖落三秋暮,螢過疏簾月露團。
jì mò yín dēng chóu bù mèi, xiāo xiāo fēng zhú yè chuāng hán.
寂寞銀燈愁不寐,蕭蕭風竹夜窗寒。
“蕭蕭風竹夜窗寒”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