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郊欲別闌干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芳郊欲別闌干淚”全詩
分手更逢江驛暮,馬嘶猿叫不堪聞。
作者簡介(武元衡)
武元衡(758―815),唐代詩人、政治家,字伯蒼。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武則天曾侄孫。建中四年,登進士第,累辟使府,至監察御史,后改華原縣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員外郎。歲內,三遷至右司郎中,尋擢御史中丞。順宗立,罷為右庶子。憲宗即位,復前官,進戶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尋出為劍南節度使。元和八年,征還秉政,早朝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遣刺客刺死。贈司徒,謚忠愍。《臨淮集》十卷,今編詩二卷。
《路岐重賦》武元衡 翻譯、賞析和詩意
路岐重賦,唐代詩人武元衡創作的這首詩詞表達了離別之痛和對故國的思念之情。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芳郊欲別闌干淚,
故國難期聚散云。
分手更逢江驛暮,
馬嘶猿叫不堪聞。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離別場景,表達了詩人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詩人面臨離別之際,不禁傷感流淚;他苦等歸期,卻不確定何時能再相聚。在分別的時刻,他也遇到了傍晚時分的江邊驛站,此時馬嘶和猿叫的聲音更增加了他內心的痛苦和無奈。
賞析:
《路岐重賦》是一首悲涼離別的詩詞,抒發了作者心中的思鄉之情。首節“芳郊欲別闌干淚”,表現了詩人在即將離別的花郊里幾乎要流下眼淚的傷感。第二節“故國難期聚散云”,形容了詩人與故鄉隨云般難以預料何時能再相聚,給人一種思鄉的無窮憂愁。最后兩句“分手更逢江驛暮,馬嘶猿叫不堪聞”,通過描繪傍晚的江邊驛站以及馬嘶和猿叫的悲鳴,強化了作者離別時的悲涼和思念之情。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用典含蓄。通過對離別情景和環境的描繪,使讀者能夠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詩人的離愁之情。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傳神的文字,表達了人們常常在離別時所經歷的復雜情感,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芳郊欲別闌干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ù qí zhòng fù
路岐重賦
fāng jiāo yù bié lán gān lèi, gù guó nàn qī jù sàn yún.
芳郊欲別闌干淚,故國難期聚散云。
fēn shǒu gèng féng jiāng yì mù, mǎ sī yuán jiào bù kān wén.
分手更逢江驛暮,馬嘶猿叫不堪聞。
“芳郊欲別闌干淚”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