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同看錦城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三年同看錦城花”全詩
報國從來先意氣,臨岐不用重咨嗟。
分類:
作者簡介(武元衡)
武元衡(758―815),唐代詩人、政治家,字伯蒼。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武則天曾侄孫。建中四年,登進士第,累辟使府,至監察御史,后改華原縣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員外郎。歲內,三遷至右司郎中,尋擢御史中丞。順宗立,罷為右庶子。憲宗即位,復前官,進戶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尋出為劍南節度使。元和八年,征還秉政,早朝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遣刺客刺死。贈司徒,謚忠愍。《臨淮集》十卷,今編詩二卷。
《夏夜餞裴行軍赴朝命》武元衡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夏夜餞裴行軍赴朝命》是唐代武元衡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三年同看錦城花,
銀燭連宵照綺霞。
報國從來先意氣,
臨岐不用重咨嗟。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夏夜送別裴行軍赴朝的場景。詩人與裴行軍一同度過了三年欣賞錦城花開的美景,而現在夏夜中的銀燭連續照亮了綺麗的霞光。詩人表達了對裴行軍報效國家的決心和堅定意志,他認為忠誠報國的決心應該首先來自于內心的意氣,而在臨別之際不需要再多的慨嘆和咨嗟。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夏夜送別的情景,同時傳達了對忠誠報國的贊美和鼓勵。以下是對詩詞的一些賞析點:
1. 自然景觀的描寫:詩中提到了錦城花和綺霞,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給人一種夏夜的美好感受。這些景色的描寫也與送別的場景相呼應,營造出一種離別時的淡淡憂傷和離情別緒。
2. 內心意志的表達:詩人通過詩詞表達了對裴行軍報國行動的肯定和贊美。他認為忠誠報國的動機應該源自于內心的意氣和堅定的決心,而不是過多的悲嘆和憂傷。這種態度展示了作者對忠誠和堅定的崇尚。
3. 簡練的語言風格:武元衡運用簡潔明快的語言風格,使詩詞更加生動和有力。短短四句詩,通過對景物和情感的交織,表達了送別時的情感和對忠誠的贊美,給人一種簡潔而深刻的印象。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對裴行軍忠誠報國行動的贊美,同時描繪了送別的情景和夏夜的美景,給人一種淡淡的離別之情和對忠誠的崇敬之情。
“三年同看錦城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 yè jiàn péi xíng jūn fù cháo mìng
夏夜餞裴行軍赴朝命
sān nián tóng kàn jǐn chéng huā, yín zhú lián xiāo zhào qǐ xiá.
三年同看錦城花,銀燭連宵照綺霞。
bào guó cóng lái xiān yì qì, lín qí bù yòng zhòng zī jiē.
報國從來先意氣,臨岐不用重咨嗟。
“三年同看錦城花”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