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金笳月里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處金笳月里悲”全詩
單于城下關山曲,今日中原總解吹。
分類:
作者簡介(武元衡)
武元衡(758―815),唐代詩人、政治家,字伯蒼。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武則天曾侄孫。建中四年,登進士第,累辟使府,至監察御史,后改華原縣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員外郎。歲內,三遷至右司郎中,尋擢御史中丞。順宗立,罷為右庶子。憲宗即位,復前官,進戶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尋出為劍南節度使。元和八年,征還秉政,早朝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遣刺客刺死。贈司徒,謚忠愍。《臨淮集》十卷,今編詩二卷。
《汴河聞笳(一作聞角)》武元衡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汴河聞笳(一作聞角)》是唐代詩人武元衡創作的詩詞。詩人以汴河為背景,寫出了一種遠離家鄉、思念故園的悲涼情懷。
詩詞的中文譯文是:“在哪里,金色笳聲在月光下悲傷,曾經在夢中預知過滄桑的邊疆游子們。單于城下的關山曲,今天在中原的大地上奏起了悲曲。”
詩詞通過描繪金笳聲在夜晚中響起,表達了游子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詩中的“邊客”指代邊疆的游子,他們被困在外地,思念家鄉的情愫如波濤般涌上心頭。通過“金笳月里悲”的形象描繪,使悲傷的情感更加深刻。
詩中提到的“單于城下關山曲”是指北方邊境的關山,這里曾經是游牧民族單于的居所,也是游子的邊疆。詩人用“關山曲”來形容游子的歸鄉之路是曲折而艱難的,暗示了游子們一路艱辛逆風而行。
最后兩句“今日中原總解吹”,通過“解吹”一詞,表達了游子們最終回到中原大地的喜悅和宴會。整首詩詞以金笳聲和游子情懷為線索,展示了游子返鄉的心路歷程。
這首詩詞在意境上表現出了一種游子思鄉的悲涼和返鄉的喜悅。通過對金笳聲和邊疆景物的描繪,詩人喚起了讀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返鄉的期盼和愉悅的心情。詩詞的音韻和韻律雖然簡潔明快,卻能夠引起讀者內心深處的共鳴。
“何處金笳月里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iàn hé wén jiā yī zuò wén jiǎo
汴河聞笳(一作聞角)
hé chǔ jīn jiā yuè lǐ bēi, yōu yōu biān kè mèng xiān zhī.
何處金笳月里悲,悠悠邊客夢先知。
chán yú chéng xià guān shān qǔ, jīn rì zhōng yuán zǒng jiě chuī.
單于城下關山曲,今日中原總解吹。
“何處金笳月里悲”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