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葉伴愁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楓葉伴愁飛”全詩
蔬畦倦小摘,茅檐曝晴暉。
人去歌酒歇,雁來音信稀。
好客招不來,楓葉伴愁飛。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山居雜詩九十首》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居雜詩九十首》是宋代詩人曹勛的作品。該詩以描繪山居秋景為主題,抒發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憂愁情感。
秋天的景色讓人感到悲傷,濃重的霜寒鉆入衣裳里。蔬菜田地已疲倦,只采摘一些不多的收獲,茅屋的草頂被晴朗的陽光曬得暖暖的。人們都離去了,歌聲和酒宴都停止了,雁兒飛來的音信也變得稀少。盡管主人熱情招待,卻無法吸引到客人的到來,紅楓葉伴隨著憂愁一起飄飛。
這首詩通過描繪山居秋景,營造了一種靜謐、凄涼的氛圍。秋天的景色給人一種悲傷的感覺,仿佛寂寞和憂愁的氣息彌漫在其中。詩中的孤獨和寂寞情緒,與自然景物的凄涼相互映襯,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無奈。通過描繪人與自然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人情淡漠和孤獨寂寞的感嘆。
整首詩運用了簡練而含蓄的語言,通過對景物的刻畫,展示了詩人細膩的感受和對生活的體悟。同時,通過對季節變化和自然景色的描繪,詩人抒發了自己對人生的思考和對世態炎涼的感慨。這種矛盾的情感和對人世間的疏離感,在宋代山水詩中較為常見,也是曹勛作品的特點之一。
總的來說,《山居雜詩九十首》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凄涼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對人情淡漠和孤獨寂寞的感嘆,同時也展示了對自然景色的細膩觀察和對生活的思考。
“楓葉伴愁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jū zá shī jiǔ shí shǒu
山居雜詩九十首
qiū sè bù shèng bēi, nóng shuāng hán rù yī.
秋色不勝悲,濃霜寒入衣。
shū qí juàn xiǎo zhāi, máo yán pù qíng huī.
蔬畦倦小摘,茅檐曝晴暉。
rén qù gē jiǔ xiē, yàn lái yīn xìn xī.
人去歌酒歇,雁來音信稀。
hào kè zhāo bù lái, fēng yè bàn chóu fēi.
好客招不來,楓葉伴愁飛。
“楓葉伴愁飛”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