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讀禪門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偶讀禪門禮”全詩
魚鼓鐘磬間,細行兼威儀。
能居三板頭,可當一住持。
破衲受用薄,后來有不知。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山居雜詩九十首》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居雜詩九十首》是宋代詩人曹勛創作的一組詩集。這組詩集的中文譯文是《山居雜詩九十首》。詩集的主題圍繞著山居生活展開,表達了作者對禪修、清規的思考和感悟。
這組詩集的詩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禪門禮與清規:作者在山居中讀禪門的禮儀規范,遵守著禪修的清規戒律。這體現了作者對于宗教儀式和修行規范的尊重和追求。
2. 魚鼓鐘磬間,細行兼威儀:這句描寫傳達了作者在禪修過程中的環境和態度。魚鼓、鐘磬是禪宗修行中常用的樂器,它們的聲音通過細膩的行動傳達出威儀和莊嚴。
3. 能居三板頭,可當一住持:這句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在山居中的修行能力和責任的自信。"三板頭"指的是禪室中前、中、后三塊木板,也可理解為禪修生活的三個方面:修心、修身、修行。住持是寺院中負責管理和指導修行的高僧,作者認為自己有能力勝任這一角色。
4. 破衲受用薄,后來有不知:這句表達了作者對于自己修行的體驗和感受的思考。"破衲"指的是袈裟的破損,暗示著作者的修行生活簡樸而艱苦。"受用薄"表示修行的收獲和滋養有限。"后來有不知"則顯示了作者對修行中未知的探索和追求。
通過這組詩集,曹勛以他在山居中的修行經歷為素材,表達了對禪修、清規的尊崇和探索,以及對修行中的體驗和未知的思考。這些詩句展示了作者對于內心世界的思索和對禪修生活的熱愛,同時也呈現了山居生活的寧靜與自省。
“偶讀禪門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jū zá shī jiǔ shí shǒu
山居雜詩九十首
ǒu dú chán mén lǐ, lǎo zé cún qīng guī.
偶讀禪門禮,老賾存清規。
yú gǔ zhōng qìng jiān, xì xíng jiān wēi yí.
魚鼓鐘磬間,細行兼威儀。
néng jū sān bǎn tóu, kě dāng yī zhù chí.
能居三板頭,可當一住持。
pò nà shòu yòng báo, hòu lái yǒu bù zhī.
破衲受用薄,后來有不知。
“偶讀禪門禮”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八薺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