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廚尋晚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曉廚尋晚筍”全詩
策杖不知遠,看山兼別峰。
曉廚尋晚筍,客供摘新菘。
舌下清肥足,何勞細肋供。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山居雜詩九十首》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居雜詩九十首》是宋代詩人曹勛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門前露草嫩,極目遨青龍。
策杖不知遠,看山兼別峰。
曉廚尋晚筍,客供摘新菘。
舌下清肥足,何勞細肋供。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居住在山中的情景。門前的草地上有新鮮的露水,作者抬頭遠望,仿佛在遨游于蒼茫的天空中。他手中拄著拐杖,卻不知道遠方的路有多遙遠,只是目光停留在山峰的巔峰之上。清晨,作者去廚房尋找晚上剩下的筍子,而客人們則采摘新鮮的蔬菜。他們吃得飽足,舌下所感受的美味充盈,無需再費心尋找細肉肋排。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生活在山居的景物和情感。在作者眼中,山的壯麗景色讓他感到自由而暢游,仿佛遨游在青龍之上,展現了他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追求自由的心境。詩中的曉廚尋晚筍和客人采摘新菘,展示了山居生活的寧靜和豐富,也表達了作者對簡樸的生活和美食的贊賞。最后兩句則凸顯了作者滿足于簡單生活中的富足,無需追求奢華和繁復,體現了淡泊名利的生活態度。
整首詩詞通過簡練而形象的描寫,展示了山居生活的美好和深遠的內涵。作者通過山峰、草地、露水等景物的描繪,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富有詩意的山居環境中,使人感受到寧靜、自由和滿足。詩詞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簡樸生活的追求,呈現出一種超脫塵俗的境界,也抒發了對物質欲望的淡化和追求內心寧靜的態度。
“曉廚尋晚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jū zá shī jiǔ shí shǒu
山居雜詩九十首
mén qián lù cǎo nèn, jí mù áo qīng lóng.
門前露草嫩,極目遨青龍。
cè zhàng bù zhī yuǎn, kàn shān jiān bié fēng.
策杖不知遠,看山兼別峰。
xiǎo chú xún wǎn sǔn, kè gōng zhāi xīn sōng.
曉廚尋晚筍,客供摘新菘。
shé xià qīng féi zú, hé láo xì lē gōng.
舌下清肥足,何勞細肋供。
“曉廚尋晚筍”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一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