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比逃虛喜足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端比逃虛喜足音”全詩
清愁強欲親歡伯,瘦骨何能舉聚針。
碧玉麗詞殘照晚,青樓秀色暮云深。
中郎好句傳茅屋,端比逃虛喜足音。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臺城雜詩七首》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臺城雜詩七首》是宋代曹勛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雨后秋風十日陰,
羅衣初覺曉寒侵。
清愁強欲親歡伯,
瘦骨何能舉聚針。
這首詩描繪了雨后的秋風十分陰郁的景象。作者穿著輕薄的羅衣,初感到清晨的寒冷襲來。他內心中充滿了憂愁,渴望與親近的朋友共享歡樂。然而他的身體日漸消瘦,已無力舉起聚針的手。
碧玉麗詞殘照晚,
青樓秀色暮云深。
中郎好句傳茅屋,
端比逃虛喜足音。
這一聯描述了夜晚的美景和文人墨客的境遇。夜晚的殘陽余暉映照著美麗的琉璃瓦,而青樓的美人們在暮色深沉的云中仍然展現出秀色。中郎指的是官員,他們喜愛的佳句流傳到了茅屋之中,端詳這些句子,與逃避虛名的愉悅心情相比,令人欣喜不已。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無奈。他身處于臺城,感受到外界的陰沉和寒冷,而自身的境遇也令他感到無力和苦悶。盡管如此,作者依然能從美景中感受到一絲喜悅,通過欣賞和傳頌佳句,找到了片刻的安慰和快樂。
這首詩詞展示了曹勛細膩的情感表達和對美景的敏銳感知,同時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生活體驗和情感狀態。它以短小精悍的語言,抒發了作者對世事變遷和個人命運的感慨,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內涵。
“端比逃虛喜足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ái chéng zá shī qī shǒu
臺城雜詩七首
yǔ hòu qiū fēng shí rì yīn, luó yī chū jué xiǎo hán qīn.
雨后秋風十日陰,羅衣初覺曉寒侵。
qīng chóu qiáng yù qīn huān bó, shòu gǔ hé néng jǔ jù zhēn.
清愁強欲親歡伯,瘦骨何能舉聚針。
bì yù lì cí cán zhào wǎn, qīng lóu xiù sè mù yún shēn.
碧玉麗詞殘照晚,青樓秀色暮云深。
zhōng láng hǎo jù chuán máo wū, duān bǐ táo xū xǐ zú yīn.
中郎好句傳茅屋,端比逃虛喜足音。
“端比逃虛喜足音”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