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山高紫翠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吳越山高紫翠重”全詩
峰前忽涌東西白,飛舞潮頭萬玉龍。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題俞{扌堇}畫八景》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俞{扌堇}畫八景》是宋代曹勛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吳越山高紫翠重,
浙江東下竦雙峰。
峰前忽涌東西白,
飛舞潮頭萬玉龍。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山峰和江水的壯麗景色。吳越山高聳入云,山峰紫翠重重疊疊;浙江江水從東方奔流而下,形成了兩座挺拔的山峰。在山峰前,突然涌現出東西方向的白色波濤,仿佛在舞動的潮頭上,有無數飛舞的玉龍。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觀的壯美場景。詩人通過對吳越山和浙江江水的描寫,展示了山水交融之美。吳越山高聳入云,紫翠的色彩增添了山峰的神秘感和莊嚴感,給人以壯觀之感。浙江江水東下,形成了兩座挺拔的山峰,山水相依、相映成趣。而在山峰前方,突然涌現的東西方向的白色波濤更是給整個景色增添了一分神秘和激動的氣息,使人聯想到潮水洶涌、波濤萬丈的場景。同時,詩中的飛舞潮頭萬玉龍形象生動,猶如龍騰虎躍,給人一種磅礴浩渺之感。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生動的意象表達了自然景觀的壯美景色,展示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通過對山峰、江水和潮頭的描寫,詩人將山水景色與自然的力量相結合,給人以宏偉、壯麗、神秘的視覺體驗,使讀者沉浸其中,感受自然的魅力。
“吳越山高紫翠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yú shou jǐn huà bā jǐng
題俞{扌堇}畫八景
wú yuè shān gāo zǐ cuì zhòng, zhè jiāng dōng xià sǒng shuāng fēng.
吳越山高紫翠重,浙江東下竦雙峰。
fēng qián hū yǒng dōng xī bái, fēi wǔ cháo tóu wàn yù lóng.
峰前忽涌東西白,飛舞潮頭萬玉龍。
“吳越山高紫翠重”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仄韻) 上聲二腫 (仄韻) 去聲二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