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木皆生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有木皆生耳”全詩
桐凋古井欄。
雨頻傷早谷,煙冷作新寒。
有木皆生耳,何顏得渥丹。
平章濟農事,清坐且團團。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和次子耜久雨韻三首》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次子耜久雨韻三首》是宋代詩人曹勛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綠漲東籬菊。
桐凋古井欄。
雨頻傷早谷,
煙冷作新寒。
有木皆生耳,
何顏得渥丹。
平章濟農事,
清坐且團團。
譯文:
綠色的菊花茂盛在東邊的籬笆上。
桐樹凋零古井旁。
頻繁的雨水傷害了早熟的谷物,
冷煙又使新苗感到寒意。
每棵樹木都長滿了耳朵,
為何面頰卻沒有紅暈。
平章官員從事農事,
坐在那兒靜靜地享受。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繪自然景物和農村生活為主題,通過對菊花、桐樹、雨水和農事的描繪,表達了對季節更替和農耕勞作的感慨與思考。
首先,詩中描繪了東籬上綠漲的菊花,展示了秋季的景象。菊花在中國文化中有著深厚的意義,被視為堅貞、高潔和堅強的象征。它們的茂盛代表著生命的力量和向上的精神。
其次,詩中提到了桐樹凋零和古井旁的景象。桐樹是秋季常見的樹種,它的凋零象征著時光的流逝和事物的消亡。古井則是鄉村生活的一部分,它們多年來見證了歲月的變遷,給人一種沉靜和厚重的感覺。
接著,詩人通過描寫雨水傷害早熟的谷物和冷煙給新苗帶來的寒意,表現了自然環境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雨水過頻可能導致莊稼受損,對農民來說是一種困擾和挑戰。而冷煙則預示著初冬的來臨,帶給人們一種清涼的感覺。
最后,詩中提到了平章官員從事農事的情景。平章是宋代政府中負責農業政策的官員,這里可以理解為官員親自參與農事,關心農民的生活。詩人以平和的心態坐在那里,思考著農耕勞作的重要性和自然的循環。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秋季的景象和農村生活,反映了曹勛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通過對季節變遷和農事勞作的描繪,詩人傳達了對自然界的敬畏、對農民辛勤勞動的贊美,以及對生命和時間流逝的思考。同時,詩中以靜態的形象和平和的情緒,呈現了一種寧靜、恬淡的生活態度。
“有木皆生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cì zǐ sì jiǔ yǔ yùn sān shǒu
和次子耜久雨韻三首
lǜ zhǎng dōng lí jú.
綠漲東籬菊。
tóng diāo gǔ jǐng lán.
桐凋古井欄。
yǔ pín shāng zǎo gǔ, yān lěng zuò xīn hán.
雨頻傷早谷,煙冷作新寒。
yǒu mù jiē shēng ěr, hé yán dé wò dān.
有木皆生耳,何顏得渥丹。
píng zhāng jì nóng shì, qīng zuò qiě tuán tuán.
平章濟農事,清坐且團團。
“有木皆生耳”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