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擬上層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只擬上層臺”全詩
但聞檐溜密,不見曉光開。
衣潤疑沾汗,階空任長苔。
地車無住著,只擬上層臺。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臨安久雨》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臨安久雨》是宋代詩人曹勛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臨安初夏時節連綿不斷的雨水,以及雨中的景象和情感。
詩中的“初夏連朝雨”表達了連綿的春雨,意味著雨季的來臨。接著,“土人云入梅”描繪了農民們在雨中勞作的場景,也暗示了雨水滋潤著大地,為農作物的生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接下來的兩句“但聞檐溜密,不見曉光開”通過描寫檐下密密的雨滴和無法見到天空的光線,營造出一種陰沉潮濕的氛圍。這種氛圍讓人感受到雨水的浸潤和環境的潮濕。
詩的后半部分,“衣潤疑沾汗,階空任長苔”通過描寫作者衣服濕潤的感覺和臺階上長滿苔蘚的景象,進一步強化了濕潤和陰沉的氛圍。同時,這也可以理解為作者身處在雨中,身體濕潤,臺階空闊,思緒空靈。
最后兩句“地車無住著,只擬上層臺”則表達了作者的心境。這里的“地車”指的是一種低矮的交通工具,而“上層臺”則代表高處。通過對比地車和上層臺的高低差異,詩人表達了自己的志向和追求。他希望能夠超越平庸和局限,向更高的境界邁進。
整首詩以雨水為線索,通過描繪雨中的景象和情感,表達了對自然的感悟和對人生的追求。作者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將自然景物與內心情感相結合,給人以深思和共鳴。這首詩通過對臨安初夏連綿雨水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的敏感和對人生的思考,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人生的意義。
“只擬上層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n ān jiǔ yǔ
臨安久雨
chū xià lián zhāo yǔ, tǔ rén yún rù méi.
初夏連朝雨,土人云入梅。
dàn wén yán liū mì, bú jiàn xiǎo guāng kāi.
但聞檐溜密,不見曉光開。
yī rùn yí zhān hàn, jiē kōng rèn zhǎng tái.
衣潤疑沾汗,階空任長苔。
dì chē wú zhù zhe, zhǐ nǐ shàng céng tái.
地車無住著,只擬上層臺。
“只擬上層臺”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