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勞一逸固所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勞一逸固所當”全詩
君馬短,臣馬長。
馳驅不敢先騰驤,左右先后惟其良。
臣馬勞悴君馬康。
君馬康,無相忘。
一勞一逸固所當,君馬無逐臣馬強。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君馬黃》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君馬黃》是一首宋代曹勛所作的詩詞。這首詩描繪了君主和臣子之間馬匹的比喻,通過對馬匹的形態和狀態的對比,抒發了君臣之間應有的相互依存和互補的關系。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君馬黃,臣馬蒼。
君馬短,臣馬長。
馳驅不敢先騰驤,左右先后惟其良。
臣馬勞悴君馬康。
君馬康,無相忘。
一勞一逸固所當,君馬無逐臣馬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馬匹的比喻來表達君臣關系中的互補與依存。詩中的君馬黃和臣馬蒼象征著君主和臣子,君馬短和臣馬長則代表著君主和臣子在地位、身份和能力上的差異。
詩中提到,馳驅時君馬不敢先騰驤,而是左右有序地先后前進,這表明君主要保持謙遜和穩健的姿態,以示對臣子的尊重和關懷。臣馬勞悴,而君馬康健,這表明君主應當承擔更多的勞苦和負責,而臣子則應該為君主分憂解難。
最后兩句表達了君馬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君馬康健,無相忘,說明君主和臣子之間應該相互理解、關心和支持,不忘彼此的付出和貢獻。一勞一逸固所當,君馬無逐臣馬強,意味著君主和臣子在工作和休息之間應該相互理解和協調,不讓君主過度勞累,也不讓臣子過于放松,以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和平衡的關系。
這首詩通過馬匹的比喻,寓意深遠地揭示了君臣關系中的互補、依存和平衡的原則,強調了君主和臣子應該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共同為國家和社會的繁榮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勞一逸固所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ūn mǎ huáng
君馬黃
jūn mǎ huáng, chén mǎ cāng.
君馬黃,臣馬蒼。
jūn mǎ duǎn, chén mǎ zhǎng.
君馬短,臣馬長。
chí qū bù gǎn xiān téng xiāng, zuǒ yòu xiān hòu wéi qí liáng.
馳驅不敢先騰驤,左右先后惟其良。
chén mǎ láo cuì jūn mǎ kāng.
臣馬勞悴君馬康。
jūn mǎ kāng,
君馬康,
wú xiāng wàng.
無相忘。
yī láo yī yì gù suǒ dāng,
一勞一逸固所當,
jūn mǎ wú zhú chén mǎ qiáng.
君馬無逐臣馬強。
“一勞一逸固所當”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