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目盡陂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觸目盡陂塘”全詩
近來仍雨足,莫道是山鄉。
分類:
作者簡介(吳芾)

吳芾(1104—1183),字明可,號湖山居士,浙江臺州府人(現今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田市吳橋村)人。紹興二年(1132)進士,官秘書正字,因揭露秦檜賣國專權被罷官。后任監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愛自強、勵精圖治。
《蒙恩易鎮豫章丐假還鄉途中偶成十七首》吳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蒙恩易鎮豫章丐假還鄉途中偶成十七首》是宋代詩人吳芾的作品。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眷戀之情。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蒙恩易鎮豫章丐假還鄉途中偶成十七首
觸目盡陂塘,山光接水光。
近來仍雨足,莫道是山鄉。
譯文:
在回鄉的路上,看到的盡是一片片湖泊,山光與水光相互交融。
近來雨水充沛,不要說這是山鄉。
詩意:
這首詩的主題是詩人吳芾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詩中的"觸目盡陂塘"描述了他在回鄉途中所見到的一片片湖泊景色,山光與水光相互輝映,展現出山水之間的美妙和和諧。而"近來仍雨足"則表達了他對故鄉雨水充沛的喜悅之情。最后一句"莫道是山鄉"則是詩人對那些認為這樣的景色只存在于山鄉之中的人的反駁,他想要告訴他們,這種美景并不局限于山鄉,而是存在于各個地方。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故鄉的深深眷戀之情。他借助山光、水光的交融,表達了對家鄉美好景色的贊美和向往。詩中的"觸目盡陂塘"和"山光接水光"描繪了湖泊和山水交相輝映的壯麗景象,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寧靜的感覺。而"近來仍雨足"則表達了對故鄉雨水豐沛的喜悅,這也讓詩人感到回家的路途更加美好。最后一句"莫道是山鄉"則是詩人對那些狹隘的看法的批判,他認為美麗的景色并不局限于某一地方,而是存在于各個角落。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詩人的情感和對家鄉的眷戀,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深處的思念和美好回憶。
“觸目盡陂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éng ēn yì zhèn yù zhāng gài jiǎ huán xiāng tú zhōng ǒu chéng shí qī shǒu
蒙恩易鎮豫章丐假還鄉途中偶成十七首
chù mù jǐn bēi táng, shān guāng jiē shuǐ guāng.
觸目盡陂塘,山光接水光。
jìn lái réng yǔ zú, mò dào shì shān xiāng.
近來仍雨足,莫道是山鄉。
“觸目盡陂塘”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