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心作棄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甘心作棄才”全詩
欲歸歸未得,卻悔出山來。
分類:
作者簡介(吳芾)

吳芾(1104—1183),字明可,號湖山居士,浙江臺州府人(現今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田市吳橋村)人。紹興二年(1132)進士,官秘書正字,因揭露秦檜賣國專權被罷官。后任監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愛自強、勵精圖治。
《前太守仲求石問留題因和三首》吳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前太守仲求石問留題因和三首》是宋代文學家吳芾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抒發了作者內心的掙扎和矛盾情感,表達了對人生選擇和個人價值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度力難堪事,
甘心作棄才。
欲歸歸未得,
卻悔出山來。
這首詩詞的詩意主要圍繞著度量、選擇、歸隱和悔恨等主題展開。詩的開篇,作者表達了面對困境和艱難事務時的無奈和痛苦,表示自己的才智和能力難以應對種種艱辛。接著,他表明了自己甘愿放棄才華和聲名的決心,愿意舍棄名利追求內心真正的滿足和安寧。
然而,盡管有著歸隱的意愿,作者卻遲遲沒有能夠實現回歸故土的愿望。這里表現出作者內心對于歸隱生活的渴望,但卻受到種種外界因素的阻礙,未能如愿以償。最后兩句“卻悔出山來”,表達了作者在離開山野生活后的悔恨和追悔,暗示著他對于曾經的選擇產生了疑慮和后悔之情。
整首詩詞通過簡練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內心的矛盾與掙扎,營造出一種離愁別緒的意境。它揭示了人生選擇的困境和抉擇帶來的痛苦,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對于追求內心真正滿足的渴望。這種情感的碰撞和內心的掙扎,使得這首詩詞在表達個人體驗的同時,也具有了普遍人生意義的共鳴。
“甘心作棄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án tài shǒu zhòng qiú shí wèn liú tí yīn hé sān shǒu
前太守仲求石問留題因和三首
dù lì nán kān shì, gān xīn zuò qì cái.
度力難堪事,甘心作棄才。
yù guī guī wèi dé, què huǐ chū shān lái.
欲歸歸未得,卻悔出山來。
“甘心作棄才”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