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無處著清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黃昏無處著清香”全詩
只恐花繁亭太小,黃昏無處著清香。
分類:
作者簡介(吳芾)

吳芾(1104—1183),字明可,號湖山居士,浙江臺州府人(現今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田市吳橋村)人。紹興二年(1132)進士,官秘書正字,因揭露秦檜賣國專權被罷官。后任監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愛自強、勵精圖治。
《題許倅浮香亭二絕》吳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許倅浮香亭二絕》是宋代文人吳芾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座漂浮在水中心的浮香亭,亭邊疏植著幾株梅花。詩人擔心梅花繁盛時,亭子顯得太小,黃昏時無法容納清香。
這首詩的中文譯文如下:
一座新欄桿圍繞著水池中央,
再植幾株疏疏的梅花靠著水邊。
只擔心花開得太繁茂,亭子顯得太小,
黃昏時找不到容納清香的地方。
這首詩通過對浮香亭和梅花的描繪,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浮香亭作為一個景觀建筑,位于水池中央,給人一種輕盈、飄浮的感覺,與水景相得益彰。梅花作為冬季的花卉,枝干疏疏地倚靠在水邊,給人一種寒冷孤獨的感覺。
詩中的情感主要集中在對梅花的擔憂上。詩人擔心梅花開得太繁茂,導致整個亭子顯得狹小,無法容納梅花的繁香。這種擔憂暗示了詩人對于美好事物的渴望與無奈。他希望梅花盛開,但又擔心過多的美好會導致局促和不足。整首詩透露出一種對于理想與現實之間矛盾的思考。
這首詩的賞析在于其細膩的描寫和含蓄的情感表達。詩人通過簡潔而精確的語言,勾勒出浮香亭和梅花的形象,展示了自然景物的美麗和脆弱。詩人通過對亭子大小和梅花繁茂的擔憂,反映了人們對于理想和現實之間的矛盾感受。整首詩以悠遠的意境和微妙的情感,引發讀者對于生活和美好的思考。
“黃昏無處著清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xǔ cuì fú xiāng tíng èr jué
題許倅浮香亭二絕
yī xīn lán kǎn shuǐ zhōng yāng, gèng zhí shū méi xiàng shuǐ bàng.
一新欄檻水中央,更植疏梅向水傍。
zhǐ kǒng huā fán tíng tài xiǎo, huáng hūn wú chǔ zhe qīng xiāng.
只恐花繁亭太小,黃昏無處著清香。
“黃昏無處著清香”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