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處何妨共一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靜處何妨共一龕”全詩
靜處何妨共一龕,免教隨手翻還復。
分類:
作者簡介(吳芾)

吳芾(1104—1183),字明可,號湖山居士,浙江臺州府人(現今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田市吳橋村)人。紹興二年(1132)進士,官秘書正字,因揭露秦檜賣國專權被罷官。后任監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愛自強、勵精圖治。
《云龕》吳芾 翻譯、賞析和詩意
《云龕》是宋代吳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君將富貴等浮云,
卻許白云來就宿。
靜處何妨共一龕,
免教隨手翻還復。
詩意:
這首詩以云龕為意象,表達了作者對富貴權勢的淡然態度。作者認為富貴權勢只是像浮云一樣虛幻不實,而真正值得珍視的是白云般純潔無欲的心靈。他寧愿與白云為伴,共同宿于一座靜謐的云龕之中,而不愿被俗世的浮華所困擾。作者呼吁人們保持內心的寧靜,不要被外界的誘惑和紛擾所左右。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云龕的描繪,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和價值觀。云龕象征著一種安靜、純凈和超脫塵世的境界。作者以富貴權勢與白云對比,強調了世俗榮華的虛妄和短暫。富貴權勢只是一種外在的浮云,而真正的價值在于內心的寧靜與純潔。作者將自己置于一個靜謐的環境中,與白云共同宿于云龕,表達了對追求內心平靜和超脫塵俗的向往。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哲理,啟示人們要以寧靜的心態面對榮華富貴,追求內心的和諧與清凈。它教導人們在紛繁喧囂的世界中,保持一顆淡泊的心,追求內心的自由與安寧。通過與白云共宿于云龕,作者呼喚人們擺脫功利和浮華的束縛,追求真正的精神境界。
“靜處何妨共一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n kān
云龕
jūn jiāng fù guì děng fú yún, què xǔ bái yún lái jiù sù.
君將富貴等浮云,卻許白云來就宿。
jìng chù hé fáng gòng yī kān, miǎn jiào suí shǒu fān hái fù.
靜處何妨共一龕,免教隨手翻還復。
“靜處何妨共一龕”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三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