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來豈為資撫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寄來豈為資撫策”全詩
寄來豈為資撫策,應見予心老益堅。
分類:
作者簡介(吳芾)

吳芾(1104—1183),字明可,號湖山居士,浙江臺州府人(現今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田市吳橋村)人。紹興二年(1132)進士,官秘書正字,因揭露秦檜賣國專權被罷官。后任監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愛自強、勵精圖治。
《伯洪以鐵拄杖見寄二絕謝之》吳芾 翻譯、賞析和詩意
《伯洪以鐵拄杖見寄二絕謝之》是宋代詩人吳芾的作品。這首詩通過鐵拄杖傳遞出深刻的詩意和情感。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伯洪以鐵拄杖見寄二絕謝之,
鐵杖君家收幾年,
更原古意賦成篇。
寄來豈為資撫策,
應見予心老益堅。
詩意:
這首詩是吳芾寫給伯洪的回信。伯洪送給吳芾一根鐵拄杖,這根杖子在伯洪家收藏了多年。吳芾將這根鐵拄杖的古意融入自己的詩篇中。他表示這根鐵拄杖的寄來并非為了給予他資助或策略,而是讓他的心靈變得更加堅定。
賞析:
這首詩以鐵拄杖為象征,傳遞了作者對友誼和心靈堅韌的思考。
首先,鐵拄杖作為一種實物,具有歷史沉淀和古意。伯洪將這根鐵拄杖送給吳芾,意味著他對吳芾的友誼和贊賞。鐵拄杖在伯洪家收藏了多年,顯示出它是一件珍貴的物品,具有傳統和價值。
其次,鐵拄杖在詩中具有象征意義。它代表了堅韌不拔的品質和心靈的支撐。吳芾通過鐵拄杖表達了自己對友誼和信念的堅守。他說這根鐵拄杖的寄來并非出于資助或策略的目的,而是為了讓他的心靈變得更加堅定。這表明他認為友誼和內心的力量比外在的物質支持更為重要。
整首詩通過簡潔的語言和深刻的意境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鐵拄杖作為詩中的主要意象,不僅代表了友誼的珍貴,還呼應了人們面對困難和挑戰時的堅韌精神。這首詩通過鐵拄杖的寄托,傳遞了作者對友誼的珍重和對內心力量的贊美。
“寄來豈為資撫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ó hóng yǐ tiě zhǔ zhàng jiàn jì èr jué xiè zhī
伯洪以鐵拄杖見寄二絕謝之
tiě zhàng jūn jiā shōu jǐ nián, gèng yuán gǔ yì fù chéng piān.
鐵杖君家收幾年,更原古意賦成篇。
jì lái qǐ wèi zī fǔ cè, yīng jiàn yǔ xīn lǎo yì jiān.
寄來豈為資撫策,應見予心老益堅。
“寄來豈為資撫策”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