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怯逢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病起怯逢春”全詩
老來猶是客,病起怯逢春。
儒館妙人物,吟毫泣鬼社。
平生經濟業,勉矣正逢辰。
分類:
作者簡介(仲并)
約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彌性,江都(今江蘇揚州)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中前后在世。幼好學強記,其母嘗屏其所觀書,幾上僅余臺歷一冊,明旦默記,纖悉不誤。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進士,調平江府學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張浚薦召至闕,為秦檜所阻,出通判鎮江府。十六年,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五),自是閑退二十年。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祿丞,晚知蘄州。
《舟行再用前韻》仲并 翻譯、賞析和詩意
《舟行再用前韻》是宋代詩人仲并的作品。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船只駛離苕溪,遠離故鄉,千家萬戶的榆樹點燃了篝火。盡管年事已高,我仍是一個旅客,當病痛降臨,我心生畏懼。我曾在儒學的殿堂里遇見了許多聰慧的人,他們用毛筆吟唱著,為死去的親人流淚。一生以來,我一直勤勉地從事經濟工作,現在正值時辰,我要繼續努力。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船上離開苕溪的情景,表達了他對離鄉別井的感慨和對未來的思考。詩中融入了對年老、疾病和生命意義的思考,同時展示了詩人對文化、藝術和努力奮斗的贊美。
在詩詞中,苕溪、榆火、儒館等意象都是具有濃郁的宋代文化特色。苕溪象征著離鄉背井,榆火則是人們在夜晚用來照明的火焰,寓意著家園的溫暖。儒館代表了文化和學問的殿堂,吟毫泣鬼社則表現了詩人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之情。通過這些意象的運用,詩人巧妙地刻畫了自己的境遇和內心世界。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傳遞出對生命的思索和對人生價值的關注。作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困境的勇敢面對。通過描繪個人的心境和感受,詩人引發了讀者對生命和人生意義的深思。
這首詩以樸素的語言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仲并詩人的才華和感悟。它將個人的經歷與人生的普遍命題相結合,通過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表達了對人生價值和努力奮斗的認同。這種融合了個人情感和社會關懷的表達方式,使得《舟行再用前韻》成為一首富有哲理和感人的宋代詩作。
“病起怯逢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u xíng zài yòng qián yùn
舟行再用前韻
yī zhào tiáo xī qù, qiān mén yú huǒ xīn.
一棹苕溪去,千門榆火新。
lǎo lái yóu shì kè, bìng qǐ qiè féng chūn.
老來猶是客,病起怯逢春。
rú guǎn miào rén wù, yín háo qì guǐ shè.
儒館妙人物,吟毫泣鬼社。
píng shēng jīng jì yè, miǎn yǐ zhèng féng chén.
平生經濟業,勉矣正逢辰。
“病起怯逢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