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心已作不鳴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無心已作不鳴雁”全詩
大道三杯仙落托,隨齋一缽佛菩提。
分類:
作者簡介(李石)
李石。少負才名,既登第,任大學博士,出主石室,就學者如云。蜀學之盛,古今鮮儷。后卒成都,時作山水小筆,風調遠俗。卒年七十外。
《扇子詩》李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扇子詩》是宋代李石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無心已作不鳴雁,
恃氣多慚反走雞。
大道三杯仙落托,
隨齋一缽佛菩提。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李石對生活和修行的思考。詩人以自然界的兩種鳥類(雁和雞)作為隱喻,借以表達人生的無常和自身的局限。他感嘆自己無心追求功名利祿,卻無法像雁鳥那樣出類拔萃,而自滿于自己的聰明才智,反而像雞一樣平庸。在面對人生的追求時,李石認為追求個人修行和追求世俗利益并不沖突,而是可以共存的。他認為大道(指修行之道)和世俗的三杯酒可以共享,而菩提(指佛法的覺悟)則可以在日常的齋食(指修行中的清凈飲食)中獲得。
賞析:
《扇子詩》通過對雁和雞的比喻,抒發了作者對于個人選擇和人生態度的思考。詩人認為,成功與失敗不僅僅取決于個人的努力,也受到命運的左右。他對功名利祿并不追求,而更加注重個人修行和內心的平和。李石通過借用道教和佛教的象征意義,表達了修行之道與世俗生活的交融與平衡。他認為,修行的境界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體驗和實現,而不必完全遠離塵囂。這種思想傳達了一種超脫于功利主義和追求名利的境界,強調了個人內心修煉和對生活的平和態度的重要性。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傳達了深刻的思想,通過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現了詩人對于人生和修行的獨特見解。它引人深思,并讓讀者思考自己對于人生和追求的態度。
“無心已作不鳴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n zi shī
扇子詩
wú xīn yǐ zuò bù míng yàn, shì qì duō cán fǎn zǒu jī.
無心已作不鳴雁,恃氣多慚反走雞。
dà dào sān bēi xiān luò tuō, suí zhāi yī bō fú pú tí.
大道三杯仙落托,隨齋一缽佛菩提。
“無心已作不鳴雁”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六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