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災已覺神明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皮災已覺神明露”全詩
濡染東家雖借潤,風煙西爽亦宜秋。
皮災已覺神明露,心在猶懷剪伐憂。
鐵鏁何當絆龍腳,夜深雷風卷潭湫。
分類:
作者簡介(李石)
李石。少負才名,既登第,任大學博士,出主石室,就學者如云。蜀學之盛,古今鮮儷。后卒成都,時作山水小筆,風調遠俗。卒年七十外。
《古柏二首》李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古柏二首》是宋代李石的作品。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古柏樹的形象,抒發了作者對人生起伏和自然變化的感慨。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古柏二首
驕榮落盡雪霜浮,
偃蹇空貽社櫟羞。
濡染東家雖借潤,
風煙西爽亦宜秋。
皮災已覺神明露,
心在猶懷剪伐憂。
鐵鏁何當絆龍腳,
夜深雷風卷潭湫。
譯文:
驕傲的繁榮已經凋盡,雪霜飄落在古柏之上,
倒下的姿態讓人感到悲涼,社櫟樹也為之羞愧。
古柏被東家的潤澤所浸染,雖然它已經不再蒼翠,
但在西方,清風和煙雨的氣息仍然適合秋天。
古柏的皮已經受到了傷害,神明已經顯露出它的力量,
而我心中則仍然懷有被剪伐的憂慮。
鐵鎖何時才能束縛住龍的腳步,
在深夜里,雷聲和風暴卷起湖泊的波濤。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古柏樹為象征,表達了人生的起伏和自然變化的寓意。古柏樹本來是高大挺拔的,象征著驕傲和繁榮,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樹葉凋零,雪霜覆蓋,使得它看起來落寞而悲涼。作者通過描繪古柏樹的衰敗,表達了對人生悲喜起伏的感慨。
詩中提到的社櫟樹,是一種與古柏相對比的樹木,它在古柏凋零的背景下顯得更加矮小和不起眼,暗示了自卑和羞愧之情。
詩人將古柏樹的凋落與自身的遭遇相聯系,說明了人生的無常和變化。即使古柏樹從東方得到了一些滋潤,但這并不能改變它的衰敗。同樣地,即使詩人在西方感受到了秋天的涼爽和清新,但內心仍然懷有被剪伐的憂慮,暗示了他對未來的擔憂和不安。
最后兩句中的鐵鎖和龍腳、雷聲和風暴卷起的湖泊,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對命運的掌控力的懷疑。詩人希望能夠找到一種方式來束縛住命運的腳步,但他深知這是困難的,夜深時的雷聲和風暴也給人一種無法預知和掌控的感覺。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古柏樹為象征,通過對樹木的描繪傳達了對人生起伏和自然變化的思考,表達了對命運和生活的抽象的感慨和思考。同時,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和人生的隱喻,通過對古柏樹和社櫟樹的對比,以及雷聲和風暴的描繪,增加了詩詞的意境和表達的深度。這首詩詞喚起人們對生命的無常和對命運的思考,反映了宋代文人對人生哲理的關注和思索。
“皮災已覺神明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ǔ bǎi èr shǒu
古柏二首
jiāo róng luò jǐn xuě shuāng fú, yǎn jiǎn kōng yí shè lì xiū.
驕榮落盡雪霜浮,偃蹇空貽社櫟羞。
rú rǎn dōng jiā suī jiè rùn, fēng yān xī shuǎng yì yí qiū.
濡染東家雖借潤,風煙西爽亦宜秋。
pí zāi yǐ jué shén míng lù, xīn zài yóu huái jiǎn fá yōu.
皮災已覺神明露,心在猶懷剪伐憂。
tiě suǒ hé dāng bàn lóng jiǎo, yè shēn léi fēng juǎn tán jiǎo.
鐵鏁何當絆龍腳,夜深雷風卷潭湫。
“皮災已覺神明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