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聲候雁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秋聲候雁多”全詩
吟詩向月露,驅馬出煙蘿。
晚色平蕪遠,秋聲候雁多。
自憐歸未得,相送一勞歌。
分類:
作者簡介(權德輿)

權德輿,唐代文學家。字載之。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人。后徙潤州丹徒(今江蘇鎮江)。德宗時,召為太常博士,改左補闕,遷起居舍人、知制誥,進中書舍人。憲宗時,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徙刑部尚書,復以檢校吏部尚書出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卒謚文,后人稱為權文公。
《送鄭秀才貢舉》權德輿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鄭秀才貢舉》是唐代權德輿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的中文譯文如下:
西笑意如何,
知隨貢舉科。
吟詩向月露,
驅馬出煙蘿。
晚色平蕪遠,
秋聲候雁多。
自憐歸未得,
相送一勞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為了送別鄭秀才參加科舉考試而心情復雜的情景。
詩的開頭寫道:“西笑意如何”,表示鄭秀才的表情難以言喻。這里的“西笑”意指鄭秀才的微笑,也可以理解為鄭秀才即將向西去參加貢舉科考試的表情。
接著,詩人說道:“知隨貢舉科”,意味著詩人了解鄭秀才所追求的是科舉功名。科舉是古代中國選拔官員的制度,鄭秀才希望通過參加貢舉科考試來獲得一份仕途和功名。
詩中的下一句“吟詩向月露”,描繪了鄭秀才在離別前夜吟詩,抒發內心的情感。他借著皎潔的月光,把自己的詩歌吟唱給夜空和草地上的露水聽。
然后,“驅馬出煙蘿”,表達了鄭秀才離開家鄉,驅馬踏上遠行的旅途。這里的“煙蘿”代表著郊外的景色和離別的情景。
隨后的兩句“晚色平蕪遠,秋聲候雁多”,描繪了晚霞平淡而遙遠,秋天的聲音中多是候鳥的鳴叫。這里的景象象征著離別的季節,也暗示著鄭秀才的心情。
最后兩句“自憐歸未得,相送一勞歌”,表達了詩人自己對未能追隨鄭秀才參加科舉考試而感到的遺憾之情。他通過送別的方式,用歌聲來表達自己的心聲,與鄭秀才共同感受離別的苦楚。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離別的情景和作者的內心感受。通過對離別場景的描寫和對鄭秀才追求功名的理解,詩人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和對友人的祝福,同時也表達了對自身遺憾的反思。整體上,這首詩詞展現了離別與友誼的主題,同時也體現了古代士人對科舉功名的追求和離別的辛酸之情。
“秋聲候雁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èng xiù cái gòng jǔ
送鄭秀才貢舉
xī xiào yì rú hé, zhī suí gòng jǔ kē.
西笑意如何,知隨貢舉科。
yín shī xiàng yuè lù, qū mǎ chū yān luó.
吟詩向月露,驅馬出煙蘿。
wǎn sè píng wú yuǎn, qiū shēng hòu yàn duō.
晚色平蕪遠,秋聲候雁多。
zì lián guī wèi dé, xiāng sòng yī láo gē.
自憐歸未得,相送一勞歌。
“秋聲候雁多”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