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覺神京驛路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未覺神京驛路賒”全詩
應憐壯歲棠陰在,未覺神京驛路賒。
飛觀慣看涼月掛,層樓將見瑞云遮。
當筵莫訴杯行速,兩地春光作一家。
分類:
作者簡介(曾協)
曾協(?-1173)字同季,號云莊。南豐(今屬江西省)人。南宋詩人。著名宋朝官吏。曾肇之孫。曾鞏之侄孫。宋紹興年間,舉進士不第,以蔭授長興、遷嵊縣丞,繼為鎮江、臨安通判。孝宗乾道七年(1171)知吉州,改撫州(《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一之五四、 五五),終知永州(今湖南零陵)。乾道九年(1173)卒。善詩文。世稱“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
《代常州請平江鄭侍郎》曾協 翻譯、賞析和詩意
《代常州請平江鄭侍郎》是宋代曾協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婉約的筆調描繪了作者代表常州迎送平江鄭侍郎的情景,展現了壯歲的景色和神京的繁華,表達了兩地春光如一家的情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接壤西東似犬牙,
一時迎送使君車。
應憐壯歲棠陰在,
未覺神京驛路賒。
飛觀慣看涼月掛,
層樓將見瑞云遮。
當筵莫訴杯行速,
兩地春光作一家。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常州與平江相鄰的地理位置為背景,通過形象的描寫展示了迎接和送行平江鄭侍郎的熱鬧景象。作者以敏銳的觀察力描述了兩地的不同風景。
首先,詩中提到的“接壤西東似犬牙”,形容了常州與平江兩地接壤的地形狀似犬牙相咬,形象生動。接著,描繪了迎接使君的盛況,車隊行進的場景使人感受到熱鬧和喜慶的氛圍。
然后,詩人表達了對壯歲景色的懷念和珍惜。他說“應憐壯歲棠陰在”,意味著壯年時光如同棠樹的陰涼一樣寶貴,值得我們珍惜。這里的棠陰也可引申為壯年時的生活狀態或者社會風貌。
接下來,詩中提到了神京的繁華景象。作者說“未覺神京驛路賒”,表達了神京(即京城)的繁忙與熱鬧。這里的驛路賒意味著人來人往的繁忙景象。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常州的美景。飛觀常見涼月掛在空中,層樓中云霧繚繞,給人以清新涼爽的感覺。這里的涼月和瑞云增添了詩中的意境,使整體氛圍更加優美。
最后兩句“當筵莫訴杯行速,兩地春光作一家”,表達了作者對宴會上的歡樂氛圍的期待,并表達了兩地春光如一家的情感。這里的“兩地春光作一家”意味著兩地的景色和人情如同一家人般親近。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迎送使君的場景,展示了壯歲的美景和神京的繁華,同時表達了兩地春光如一家的情感。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優美的語言,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對美好時光和家鄉的眷戀之情。
“未覺神京驛路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i cháng zhōu qǐng píng jiāng zhèng shì láng
代常州請平江鄭侍郎
jiē rǎng xī dōng shì quǎn yá, yī shí yíng sòng shǐ jūn chē.
接壤西東似犬牙,一時迎送使君車。
yīng lián zhuàng suì táng yīn zài, wèi jué shén jīng yì lù shē.
應憐壯歲棠陰在,未覺神京驛路賒。
fēi guān guàn kàn liáng yuè guà, céng lóu jiāng jiàn ruì yún zhē.
飛觀慣看涼月掛,層樓將見瑞云遮。
dāng yán mò sù bēi xíng sù, liǎng dì chūn guāng zuò yī jiā.
當筵莫訴杯行速,兩地春光作一家。
“未覺神京驛路賒”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