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君已誤當時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東君已誤當時約”全詩
東君已誤當時約,猶斂幽芳待歲寒。
分類:
作者簡介(曾協)
曾協(?-1173)字同季,號云莊。南豐(今屬江西省)人。南宋詩人。著名宋朝官吏。曾肇之孫。曾鞏之侄孫。宋紹興年間,舉進士不第,以蔭授長興、遷嵊縣丞,繼為鎮江、臨安通判。孝宗乾道七年(1171)知吉州,改撫州(《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一之五四、 五五),終知永州(今湖南零陵)。乾道九年(1173)卒。善詩文。世稱“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
《春至無梅追用前韻一首》曾協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至無梅追用前韻一首》是宋代詩人曾協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為了尋找那一絲酸澀,
縹緲的枝條上紅色的花萼在謾飾欄桿。
東君已經誤解了當初的約定,
依然收斂著幽香等待著寒冬的到來。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春季到來時,作者懷念梅花的情感。盡管沒有梅花可追尋,但作者通過描述縹緲的紅花萼,表達了對梅花的思念之情。詩中提到的“東君”可能指代春天,而“當時約定”可能指作者與春天之間的默契和期待。詩人感嘆東君誤解了他們之間的約定,但作者依然期待著寒冬過后梅花的再次盛開。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梅花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春季的向往和思念之情。雖然沒有實際的梅花可觀賞,但作者通過描述枝條上的紅花萼,將讀者的思緒引向梅花的美麗。詩中的“東君”象征著春天的到來,而作者對“東君”誤解的表達,抒發了作者對春天遲遲未至的失落和遺憾。然而,作者依然愿意等待,期待著梅花在寒冬過后的綻放。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傳達出作者的情感,給人以詩情畫意的美感。
這首詩詞展示了詩人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感受和對美的追求,同時也折射出人們對于美好事物的珍愛和期待。通過描繪梅花的缺席和對春天的渴望,詩人通過詩意的表達喚起讀者對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并在寒冷的冬季中給予人們希望和慰藉。
“東君已誤當時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zhì wú méi zhuī yòng qián yùn yī shǒu
春至無梅追用前韻一首
wèi mì shāo tóu yì diǎn suān, piāo zhī hóng è mán lán gān.
為覓梢頭一點酸,縹枝紅萼謾闌干。
dōng jūn yǐ wù dāng shí yuē, yóu liǎn yōu fāng dài suì hán.
東君已誤當時約,猶斂幽芳待歲寒。
“東君已誤當時約”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