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明五柳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淵明五柳下”全詩
舊得貧中樂,今於老后閒。
淵明五柳下,顏子一瓢間。
此道如能會,孤標下可攀。
分類:
作者簡介(姜特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麗水人。生年不詳,卒于宋光宗紹熙中。以父恩補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遷福建兵馬副都監;擒海賊姜大獠。趙汝愚薦于朝,召見,獻詩百篇。除閣門舍人,充太子宮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閣門事。恃恩縱恣,遂奪職。帝頗念舊,復除浙東馬步軍副總管。寧宗時,官終慶遠軍節度使。特立工于詩,意境超曠。作有《梅山稿》六卷,續稿十五卷,《直齋書錄解題》行于世。
《野步》姜特立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野步》是姜特立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人以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內心情感為主題,展現了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詩詞的中文譯文:
晚來行野色,晴意滿江山。
舊得貧中樂,今於老后閒。
淵明五柳下,顏子一瓢間。
此道如能會,孤標下可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詩人的行走和觀察,呈現了晚霞染野色的美麗景象,以及晴朗天空下江山的壯麗景致。詩人用簡潔的語言描繪出大自然的魅力,以及晴朗明媚的氣氛。
詩人在詩中也表達了一種對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他提到自己年輕時貧困卻能從中找到快樂,而如今年老之后卻更加得閑,似乎在暗示人生的變化和對年華逝去的思考。這種對生活變遷和人生意義的思考,給予了詩詞更深層次的含義。
詩中還出現了兩個歷史人物的名字,分別是淵明和顏子。淵明是東晉時期的文學家,五柳是他隱居的地方;顏子是戰國時期的學者,一瓢是他喝酒的器具。詩人通過引用這兩個人物和相關的事物,顯得格調高遠,也暗示了對歷史和傳統文化的尊重。
最后兩句"此道如能會,孤標下可攀"表達了詩人對于通達真理的渴望。"此道"指的是對生活和人生的領悟,詩人希望能夠理解這個道理,以便在人生的旅途中攀登到更高的境界。"孤標"則象征著追求卓越和獨立,詩人希望自己能夠超越現狀,追求更高更遠的目標。
總的來說,這首《野步》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對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美的敏感和對人生意義的追求,同時體現了一種豁達和積極向上的精神。
“淵明五柳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ě bù
野步
wǎn lái xíng yě sè, qíng yì mǎn jiāng shān.
晚來行野色,晴意滿江山。
jiù dé pín zhōng lè, jīn yú lǎo hòu xián.
舊得貧中樂,今於老后閒。
yuān míng wǔ liǔ xià, yán zi yī piáo jiān.
淵明五柳下,顏子一瓢間。
cǐ dào rú néng huì, gū biāo xià kě pān.
此道如能會,孤標下可攀。
“淵明五柳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仄韻) 去聲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