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使詩人感杏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更使詩人感杏殤”全詩
醉香艷粉凋斜陽,更使詩人感杏殤。
分類:
作者簡介(姜特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麗水人。生年不詳,卒于宋光宗紹熙中。以父恩補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遷福建兵馬副都監;擒海賊姜大獠。趙汝愚薦于朝,召見,獻詩百篇。除閣門舍人,充太子宮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閣門事。恃恩縱恣,遂奪職。帝頗念舊,復除浙東馬步軍副總管。寧宗時,官終慶遠軍節度使。特立工于詩,意境超曠。作有《梅山稿》六卷,續稿十五卷,《直齋書錄解題》行于世。
《木芙蓉》姜特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木芙蓉》是宋代詩人姜特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美人左側是娟秀的女子,右側是秋江之上的便船。
她身穿翠綠的羅裳,裙擺如楸樹葉一般閃耀光芒。
醉人的芬芳和妖嬈的妝容隨著斜陽而凋謝,
這更讓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短暫。
詩意:
《木芙蓉》描繪了一位美麗的女子以及她身邊的景物,通過對女子的描寫展現了美與短暫的主題。左側的女子娟秀動人,右側的便船則象征著流動的時間和世事變遷。女子身穿翠綠的羅裳,宛如楸樹葉般璀璨奪目。然而,美麗和香艷都是短暫的,隨著斜陽的落下,芬芳凋謝,化為一種感慨和思索。
賞析:
《木芙蓉》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女子的美麗和身邊的景物,展現了詩人對美和生命短暫性的感悟。通過將美麗女子與秋江、楸葉、斜陽等元素相結合,詩人將短暫的美景與人生的短暫聯系在一起,傳達了對光陰易逝、美好事物易逝的深刻感受。
詩中的“木芙蓉”并未直接出現在詩句中,但作為整首詩的題目,它象征著女子的美麗和嬌艷。木芙蓉是一種花卉,開放的時間短暫,美麗但易逝,與詩中的意象相呼應。
整首詩詞以其細膩的描寫和豐富的意象,勾勒出了一幅美麗而凄婉的畫面,喚起讀者對時間流逝和人生短暫的思考。它提醒人們珍惜眼前的美好,同時也表達了對歲月流轉和生命脆弱性的深刻認識。
“更使詩人感杏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ù fú róng
木芙蓉
měi rén zuǒ nǚ yòu biàn juān gé qiū jiāng, cuì luó zhī shang qiū yè guāng.
美人{左女右便}娟隔秋江,翠羅織裳楸葉光。
zuì xiāng yàn fěn diāo xié yáng, gèng shǐ shī rén gǎn xìng shāng.
醉香艷粉凋斜陽,更使詩人感杏殤。
“更使詩人感杏殤”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