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知詩律析秋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細知詩律析秋毫”全詩
便好鋪張清廟頌,不須追逐楚人騷。
分類:
作者簡介(姜特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麗水人。生年不詳,卒于宋光宗紹熙中。以父恩補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遷福建兵馬副都監;擒海賊姜大獠。趙汝愚薦于朝,召見,獻詩百篇。除閣門舍人,充太子宮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閣門事。恃恩縱恣,遂奪職。帝頗念舊,復除浙東馬步軍副總管。寧宗時,官終慶遠軍節度使。特立工于詩,意境超曠。作有《梅山稿》六卷,續稿十五卷,《直齋書錄解題》行于世。
《和徐判院見惠詩篇》姜特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徐判院見惠詩篇》是宋代姜特立所作,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細致地了解詩律能夠洞悉秋毫,
何況那是自然而然流暢的筆力。
借此來莊嚴地頌揚神圣的廟宇,
無需追逐那些楚國的騷人。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詩律的深入理解,他相信只有通過準確地把握細微之處,才能洞悉更大的事物。他也認為真正的才華應該是自然而然流暢的,而不是刻意追求。因此,他借此機會莊嚴地歌頌清凈廟宇,而不是追逐那些楚國的文人。
賞析:
這首詩反映了作者對詩歌創作的獨特見解。他認為真正的詩歌才華不僅在于遵守詩律,更在于細致入微地洞悉其中的奧妙。他用"細知詩律析秋毫"這句話表達了這一觀點。詩人提到"天然筆力高",強調了自然流暢的筆法才是真正的才華所在,而不是追求華麗的辭藻和炫技的手法。他以"鋪張清廟頌"來形容自己的創作,意味著他不追求華麗的辭藻和華而不實的形式,而是以莊嚴的態度來歌頌神圣的廟宇。最后一句"不須追逐楚人騷"表達了他的態度,他不愿意盲目追隨那些楚國文人的風格,而是堅持自己的創作原則。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詩歌創作的獨立見解,強調了細致入微的洞察力和自然流暢的筆力的重要性。通過與廟宇的對比,詩人傳達了一種對真實、莊嚴和自然之美的追求,而不是追隨時尚和浮華。這首詩體現了宋代文人對詩歌創作的審美追求,以及對自然和真實之美的崇尚。
“細知詩律析秋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xú pàn yuàn jiàn huì shī piān
和徐判院見惠詩篇
xì zhī shī lǜ xī qiū háo, kuàng shì tiān rán bǐ lì gāo.
細知詩律析秋毫,況是天然筆力高。
biàn hǎo pū zhāng qīng miào sòng, bù xū zhuī zhú chǔ rén sāo.
便好鋪張清廟頌,不須追逐楚人騷。
“細知詩律析秋毫”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四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