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知垂翅到天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豈知垂翅到天明”全詩
早晚拍浮春浪去,豈知垂翅到天明。
分類:
作者簡介(姜特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麗水人。生年不詳,卒于宋光宗紹熙中。以父恩補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遷福建兵馬副都監;擒海賊姜大獠。趙汝愚薦于朝,召見,獻詩百篇。除閣門舍人,充太子宮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閣門事。恃恩縱恣,遂奪職。帝頗念舊,復除浙東馬步軍副總管。寧宗時,官終慶遠軍節度使。特立工于詩,意境超曠。作有《梅山稿》六卷,續稿十五卷,《直齋書錄解題》行于世。
《雞伏鶩》姜特立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雞伏鶩》是宋代詩人姜特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雞伏鶩
水游陸走不同生,
濡足相隨有至情。
早晚拍浮春浪去,
豈知垂翅到天明。
譯文:
雞在陸地上行走,鶩在水中游泳,它們的生活方式各異,
但它們的友誼卻十分深厚。
無論是清晨還是夜晚,它們一同擊打春天的波浪,
卻不知道等待著它們的是黎明的到來。
詩意:
這首詩詞以雞和鶩的友誼為主題,通過描述它們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共同的行動,表達了友情的珍貴和深厚。雞和鶩本是兩種不同的動物,分別在陸地上和水中生活,它們之間存在著交流和互動,彼此相隨,形成了一種至情的友誼。詩人把它們一同擊打春浪的景象描繪得生動而浪漫,但在這美好的瞬間過去之后,它們并不知道另一個黎明即將到來,暗示了人生中轉瞬即逝的美好時光。
賞析:
《雞伏鶩》通過雞和鶩的形象來表達友情的價值和時光的脆弱。詩人用簡潔的語言描繪了雞和鶩的生活場景,通過對它們的行動和情感的描寫,展示了它們之間的深厚情感。詩詞中的水和波浪象征著時間的流逝和變幻,雞和鶩在擊打春浪的瞬間體現了它們對美好時光的追求和享受,但它們并不知道時間的流逝,不知道黎明即將到來。這種描繪既表達了友情的美好和珍貴,也透露出對時光逝去的無奈和惋惜,引發人們對生命和時間的思考。
整首詩詞以簡練明快的語言展示了雞和鶩之間的友情和對美好時光的追逐,同時也表達了時間的無情和生命的短暫。這樣的描寫給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共鳴,喚起了人們對友情和時光的重視,使讀者在賞詩的過程中體驗到情感的共振和思想的啟迪。
“豈知垂翅到天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 fú wù
雞伏鶩
shuǐ yóu lù zǒu bù tóng shēng, rú zú xiāng suí yǒu zhì qíng.
水游陸走不同生,濡足相隨有至情。
zǎo wǎn pāi fú chūn làng qù, qǐ zhī chuí chì dào tiān míng.
早晚拍浮春浪去,豈知垂翅到天明。
“豈知垂翅到天明”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