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桃花發景爭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蟠桃花發景爭新”全詩
洞口霞光長蔽日,須知中有武陵人。
分類:
作者簡介(姜特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麗水人。生年不詳,卒于宋光宗紹熙中。以父恩補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遷福建兵馬副都監;擒海賊姜大獠。趙汝愚薦于朝,召見,獻詩百篇。除閣門舍人,充太子宮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閣門事。恃恩縱恣,遂奪職。帝頗念舊,復除浙東馬步軍副總管。寧宗時,官終慶遠軍節度使。特立工于詩,意境超曠。作有《梅山稿》六卷,續稿十五卷,《直齋書錄解題》行于世。
《平原郡王南園詩二十一首·鮮霞》姜特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平原郡王南園詩二十一首·鮮霞》是宋代姜特立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南園中蟠桃花盛開、流水清澈的美景,并以此表達了對武陵人的贊美和敬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
鮮艷的霞光在平原郡王的南園中照耀,
蟠桃花綻放,景色爭奇斗艷,
流水輕輕漂過,帶著芳香,迎來了幾度春天的交替。
洞口的霞光如此耀眼,長時間遮蔽了太陽的光輝,
你應該知道,其中隱藏著武陵的人的身影。
詩詞的詩意和賞析:
《平原郡王南園詩二十一首·鮮霞》通過描繪南園的美景,展現了大自然的生機和美麗。蟠桃花的盛開和流水的清澈流動,使整個園林充滿了春天的氣息。洞口的霞光照亮了整個天空,給人一種神秘而壯麗的感覺。
詩中還透露出一種隱晦的贊美和敬意,表達了對武陵人的稱贊。武陵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被視為文化瑰寶的所在。詩人通過將武陵人與南園的美景相聯系,暗示了他們的高尚品質和文化修養。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表達媒介,通過描繪美景來傳遞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姜特立巧妙地將自然景物與人文情感相結合,使詩詞更具意境和深意。讀者在欣賞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和詩人對人文的贊美之情。
“蟠桃花發景爭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íng yuán jùn wáng nán yuán shī èr shí yī shǒu xiān xiá
平原郡王南園詩二十一首·鮮霞
pán táo huā fā jǐng zhēng xīn, liú shuǐ piào xiāng jī huàn chūn.
蟠桃花發景爭新,流水漂香幾換春。
dòng kǒu xiá guāng zhǎng bì rì, xū zhī zhōng yǒu wǔ líng rén.
洞口霞光長蔽日,須知中有武陵人。
“蟠桃花發景爭新”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