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頰猶能識珍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齒頰猶能識珍味”全詩
齒頰猶能識珍味,乞渠細咀辨甘酸。
分類:
作者簡介(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號省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陽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進士,調岳州巴陵尉。未數月,以母老歸養。告滿,改授潭州寧鄉主簿,未赴而卒,時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經濟之學。遺著由其子謙編為《省齋文集》十卷,已佚。
《和人乞朱櫻十首》廖行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人乞朱櫻十首》是宋代詩人廖行之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那必須擺滿杯盤,
不想起貧困兒童追逐彈丸。
嚼食還能辨別美味,
乞求對方品味甘酸。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廖行之對貧困兒童的同情和對物質享受的思考。詩人通過對朱櫻果的描述,反映了自己對美食的向往,但也意識到貧困兒童無法享受這種美味,因為他們追求的是生存的基本需求。
賞析:
《和人乞朱櫻十首》通過對杯盤、貧困兒童、珍味和甘酸的描繪,展現了詩人的感受和思考。詩人以朱櫻果為象征,表達了對物質享受的渴望和對貧困兒童命運的關注。
首先,詩中的"杯盤"象征著豐盛的飲食和享受,代表了物質的富足。詩人說"那必須擺滿杯盤",暗示自己對豐美食物的向往。
其次,詩中的"貧困兒童"代表了社會底層的弱者,他們生活貧困,無法享受豐富的美食。詩人感嘆"不想起貧困兒童追逐彈丸",表達了對貧困兒童命運的同情和關注。
然后,詩中的"珍味"和"甘酸"是對食物的味道的描述,也可以理解為對人生的體驗和感受。詩人說"嚼食還能辨別美味",表達了他對精致生活的期待,但同時也反映出他對生活的思考和對物質享受的矛盾心理。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內心的復雜情感和對社會不公的思考,傳達了對物質與精神生活的探索和思索。它提醒人們要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的生活狀況,并反思自己對物質享受的追求。
“齒頰猶能識珍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rén qǐ zhū yīng shí shǒu
和人乞朱櫻十首
nà xū de dé liè bēi pán, bù niàn pín ér zhú dàn wán.
那須得得列杯盤,不念貧兒逐彈丸。
chǐ jiá yóu néng shí zhēn wèi, qǐ qú xì jǔ biàn gān suān.
齒頰猶能識珍味,乞渠細咀辨甘酸。
“齒頰猶能識珍味”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五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