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政頻年合簡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賦政頻年合簡求”全詩
雖然湖外私膏澤,須索樊侯入佐周。
分類:
作者簡介(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號省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陽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進士,調岳州巴陵尉。未數月,以母老歸養。告滿,改授潭州寧鄉主簿,未赴而卒,時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經濟之學。遺著由其子謙編為《省齋文集》十卷,已佚。
《壽湖南汪倉十首》廖行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壽湖南汪倉十首》是宋代廖行之創作的詩集。這組詩詞描繪了湖南地區的景色和社會現象,并表達了對政治清廉和官員能力的期望。下面是對這組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壽湖南汪倉十首》
賦政頻年合簡求,
民情滋欲得公留。
雖然湖外私膏澤,
須索樊侯入佐周。
詩意和賞析:
這組詩詞的詩意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政治清廉和官員的能力。詩中通過描繪民情和地方的繁榮發展,表達了對廉潔政治和有能力的官員的渴望和期望。
首先,詩中提到“賦政頻年合簡求”,表達了對政治清廉的追求。廖行之希望政府能夠以簡潔高效的方式來治理,減少繁文縟節,以求更好地滿足民眾的需求。
其次,詩中描述了湖南地區的繁榮景象,指出民情蓬勃發展,希望有能力的官員能夠留下來為民眾服務。“民情滋欲得公留”表達了對官員不追逐私利、能夠真正為民眾謀福祉的期望。
最后兩句“雖然湖外私膏澤,須索樊侯入佐周”,暗示了湖南地區雖然自然資源豐富,但需要有能力的官員來管理和開發這些資源。樊侯是指一個有才干的官員,希望他能夠加入政府,為湖南的發展和治理提供支持。
整個詩詞通過描繪地方的現狀和表達對政治清廉和能力的期望,展示了作者對社會進步和民眾福祉的關注。它呼喚著有能力、有擔當的官員為民眾謀福祉,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社會治理的期望和對政府改革的渴望。
“賦政頻年合簡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òu hú nán wāng cāng shí shǒu
壽湖南汪倉十首
fù zhèng pín nián hé jiǎn qiú, mín qíng zī yù de gōng liú.
賦政頻年合簡求,民情滋欲得公留。
suī rán hú wài sī gào zé, xū suǒ fán hóu rù zuǒ zhōu.
雖然湖外私膏澤,須索樊侯入佐周。
“賦政頻年合簡求”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