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高半在御筵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名高半在御筵前”全詩
君王聽樂梨園暖,翻到云門第幾聲。
花咽嬌鶯玉漱泉,名高半在御筵前。
漢王欲助人間樂,從遣新聲墜九天。
分類:
作者簡介(楊巨源)
唐代詩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濟。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濟)人。貞元五年(789)進士。初為張弘靖從事,由秘書郎擢太常博士,遷虞部員外郎。出為鳳翔少尹,復召授國子司業。長慶四年(824),辭官退休,執政請以為河中少尹,食其祿終身。關于楊巨源生年,據方崧卿《韓集舉正》考訂。韓愈《送楊少尹序》作于長慶四年(824),序中述及楊有“年滿七十”、“去歸其鄉”語。由此推斷,楊當生于755年,卒年不詳。
《聽李憑彈箜篌二首》楊巨源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聽李憑彈箜篌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楊巨源
內容:聽奏繁弦玉殿清,風傳曲度禁林明。君王聽樂梨園暖,翻到云門第幾聲。花咽嬌鶯玉漱泉,名高半在御筵前。漢王欲助人間樂,從遣新聲墜九天。
中文譯文:
聽著李憑彈奏著箜篌,琴音在玉殿中清澈悅耳,曲調隨風傳到禁林,明亮動聽。君王聆聽著樂聲,宛如置身于溫暖的梨園之中,琴音傳到云門之時,不知已經是第幾個音符了。花兒沉默了,嬌媚的鶯兒停止了歌唱,仿佛在喝著玉漱泉水。楊憑借著優美的琴音,名聲高噪半在宴席前。漢武帝欲助人間音樂,于是派遣新聲音樂傳遞到九天之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李憑彈奏箜篌的情景,表達了音樂的美妙和其對人心靈的感染力。首先,詩人描述了李憑演奏箜篌的音樂聲音清澈悅耳,仿佛回蕩在玉殿之中。隨著風傳遞到禁林,曲調明亮動聽。君王在梨園中聆聽著樂聲,感受到溫暖和愉悅,但他不知道已經聽到了多少曲調,顯示了樂曲的魅力和君王對音樂的陶醉。
接著,詩人用花兒沉默、鶯兒停歌的描寫,表達了楊憑的琴音之美超越了自然界的美景。這種描寫使人聯想到楊憑的琴音是如此絕妙動聽,仿佛花兒都沉默了,鶯兒也停止了歌唱,享受著琴聲。這種描寫方式使人們感受到了音樂的魔力和其對自然界的影響力。
最后,詩人提到楊憑通過演奏優美的琴音,獲得了很高的聲望,名聲高噪半在宴席前。這表明楊憑的音樂才華超越了常人,使他在宴會上享有盛譽。詩的最后兩句描述了漢武帝希望推廣音樂,派遣新的音樂傳遞到九天之上,表達了對音樂的推崇和對音樂藝術的追求。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音樂的美妙和其對人的影響,表達了對音樂藝術的贊美和對音樂的追求。它展示了音樂在唐代社會的重要地位,以及音樂的魅力和其對人心靈的感染力。
“名高半在御筵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īng lǐ píng dàn kōng hóu èr shǒu
聽李憑彈箜篌二首
tīng zòu fán xián yù diàn qīng, fēng chuán qǔ dù jìn lín míng.
聽奏繁弦玉殿清,風傳曲度禁林明。
jūn wáng tīng lè lí yuán nuǎn, fān dào yún mén dì jǐ shēng.
君王聽樂梨園暖,翻到云門第幾聲。
huā yàn jiāo yīng yù shù quán, míng gāo bàn zài yù yán qián.
花咽嬌鶯玉漱泉,名高半在御筵前。
hàn wáng yù zhù rén jiān lè, cóng qiǎn xīn shēng zhuì jiǔ tiān.
漢王欲助人間樂,從遣新聲墜九天。
“名高半在御筵前”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