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既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四海既均”全詩
古琴操云:於戲嗟嗟,非旦之力,乃文王之德)
雨之施物以孳,我何意于彼為。
自周之先,其艱其勤。
以有疆宇,私我后人。
我祖在上,四方在下。
厥臨孔威,敢戲以侮。
孰荒于門,孰治于田。
四海既均,越裳是臣。
分類:
作者簡介(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琴操十首·越裳操》韓愈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為《琴操十首·越裳操》。這首詩是韓愈所作,描繪了越裳作為周公的撫琴曲調,表達了他對周公和周朝的稱贊和喜愛。
這首詩起始部分引用了古琴曲《於戲嗟嗟,非旦之力,乃文王之德》。然后,以雨水滋潤萬物的自然現象為引子,表達了自己對于周公和周朝治國的贊美。韓愈提到了周朝祖先勤勞辛勤的工作,開墾土地、拓展疆域,為后人創造了寬廣的天地。他鄭重提到,自己的祖先在上,周朝四方都在下,把周公的威嚴和威力與眾人嬉戲的場景進行對比。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四海平均、越裳是臣的情景。這里,越裳指的是周公所撫琴演奏的曲調。這個曲調可以讓四海的人們情感統一,形成共同的意識形態和文化。韓愈通過描述越裳作為一種音樂的形式,提醒人們國家統一的重要性,同時表達了對周公的敬佩和贊嘆之情。
整首詩描繪了周公的撫琴曲調,展示了周朝的治理能力和統一國家的重要性。這首詩以音樂作為表達手段,強調了音樂在國家統一和和諧的重要作用,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于周朝的景仰和仰慕之情。
“四海既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ín cāo shí shǒu yuè shang cāo
琴操十首·越裳操
zhōu gōng zuò.
(周公作。
gǔ qín cāo yún: yú xì jiē jiē, fēi dàn zhī lì, nǎi wén wáng zhī dé
古琴操云:於戲嗟嗟,非旦之力,乃文王之德)
yǔ zhī shī wù yǐ zī, wǒ hé yì yú bǐ wèi.
雨之施物以孳,我何意于彼為。
zì zhōu zhī xiān, qí jiān qí qín.
自周之先,其艱其勤。
yǐ yǒu jiāng yǔ, sī wǒ hòu rén.
以有疆宇,私我后人。
wǒ zǔ zài shàng, sì fāng zài xià.
我祖在上,四方在下。
jué lín kǒng wēi,
厥臨孔威,
gǎn xì yǐ wǔ.
敢戲以侮。
shú huāng yú mén, shú zhì yú tián.
孰荒于門,孰治于田。
sì hǎi jì jūn, yuè shang shì chén.
四海既均,越裳是臣。
“四海既均”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