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恒帶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劉君恒帶酲”全詩
羞聞拊背入,恨說舞腰輕。
太常應已醉,劉君恒帶酲。
橫陳每虛設,吉夢竟何成。
分類:
作者簡介(李百藥)

李百藥(565--648),字重規,定州安平(今屬河北)人,唐朝史學家、詩人。 其父李德林曾任隋內史令,預修國史,撰有《齊史》。隋文帝時百藥仕太子舍人、東宮學士。隋煬帝時仕桂州司馬職,遷建安郡丞。后歸唐,拜中書舍人、禮部侍郎、散騎常侍。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諫唐太宗取消諸侯,為太宗采納。曾受命修訂五禮、律令。另外,據《安平縣志》載:李百藥及家族墓地遺址在今河北省安平縣程油子鄉寺店村南。
《雜曲歌辭·妾薄命》李百藥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
《雜曲歌辭·妾薄命》
團扇秋風起,長門夜月明。
羞聞拊背入,恨說舞腰輕。
太常應已醉,劉君恒帶酲。
橫陳每虛設,吉夢竟何成。
詩意和賞析:
此詩出自唐代詩人李百藥的筆下,描繪了一個女子命運多舛的境遇。詩中運用了意象豐富的語言,通過描繪團扇秋風起、長門夜月明等景物,將女子的內心感受與外在環境相結合,表現出她內心的憂愁和無奈。
在第一句中,“團扇秋風起”描繪了風中搖曳的團扇,象征著女子命運中的變幻和搖擺。接著,詩人用“長門夜月明”,將月光映照下的長門與女子的命運聯系在一起,傳達了她內心的孤獨和受困。
接下來的兩句,“羞聞拊背入,恨說舞腰輕”,通過描寫女子的身體動作和表達,表現了她因為命運的不公而感到羞愧和憤怒。她心中充滿了委屈和無法言說的痛苦,但卻無處傾訴。
最后兩句,“太常應已醉,劉君恒帶酲。橫陳每虛設,吉夢竟何成”,通過提到太常和劉君來暗示女子的身份和地位,她的命運似乎一直受到外在力量的擺布。詩人用橫陳虛設和吉夢不實來表達女子對美好夢想的失望和無奈。
整首詩以簡約的語言和意境,將女子的命運與環境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表達出她的矛盾心情和對命運的無力抗爭。通過揭示女子薄命,詩人給讀者帶來了思考命運與個人選擇的問題。
“劉君恒帶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qū gē cí qiè bó mìng
雜曲歌辭·妾薄命
tuán shàn qiū fēng qǐ, cháng mén yè yuè míng.
團扇秋風起,長門夜月明。
xiū wén fǔ bèi rù, hèn shuō wǔ yāo qīng.
羞聞拊背入,恨說舞腰輕。
tài cháng yīng yǐ zuì, liú jūn héng dài chéng.
太常應已醉,劉君恒帶酲。
héng chén měi xū shè, jí mèng jìng hé chéng.
橫陳每虛設,吉夢竟何成。
“劉君恒帶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