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水光可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遠水光可掬”全詩
吹卻幾株花,成此一村綠。
不嫌春已晚,春晚愛不足。
誰能描晚春,隱然在心曲。
我心如明鏡,萬象相映燭。
我心如虛空,萬物自磨觸。
斜陽紅欲滴,遠水光可掬。
中有太古人,歌聲出金玉。
分類:
作者簡介(汪莘)
汪莘(1155~1227)南宋詩人。字叔耕,號柳塘,休寧(今屬安徽)人,布衣。隱居黃山,研究《周易》,旁及釋、老。宋寧宗嘉定年間,他曾三次上書朝廷,陳述天變、人事、民窮、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師布陣的方法,沒有得到答復。徐誼知建康時,想把他作為遁世隱士向朝廷薦舉,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號方壺居士,與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壺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壺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春懷十首》汪莘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懷十首》是宋代汪莘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思考和感受。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青天夫何長,白日又何促。
吹卻幾株花,成此一村綠。
不嫌春已晚,春晚愛不足。
誰能描晚春,隱然在心曲。
我心如明鏡,萬象相映燭。
我心如虛空,萬物自磨觸。
斜陽紅欲滴,遠水光可掬。
中有太古人,歌聲出金玉。
詩詞的中文譯文:
藍天啊,為何如此廣闊,白晝又為何如此短促。
吹走了幾株花朵,形成了這一片村莊的綠色。
并不嫌棄春天已經晚了,春天的晚上之美是無法滿足的。
有誰能夠描繪出晚春的景象,仿佛隱藏在心中的曲調。
我的心靈如同明亮的鏡子,映照出萬象,猶如燭光。
我的心靈如同空曠的天空,萬物在其中相互碰撞摩擦。
夕陽斜斜地染紅了天空,遠處的水面閃爍著光芒。
其中有著古老的人物,他們的歌聲如同金玉般美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對春天的思考和感受為主題,通過對春天景色的描繪和對內心情感的表達,展現了作者對春天美好的向往和對生命的思考。
詩中的青天和白日,代表著廣闊的天空和短暫的時間,暗示著人生的短暫和宇宙的無窮。吹走幾株花朵,成就了一片綠色的村莊,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春天力量的謳歌。
作者并不嫌春天已經晚了,因為對春晚的熱愛是無法滿足的。詩中隱約透露出晚春的美麗和難以形容的內心感受,表達了作者對春天深深的眷戀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以心靈如明鏡和虛空的比喻來形容自己的內心世界。明鏡映照萬象,意味著作者心中充滿了豐富的感受和思考;虛空中萬物自磨觸,揭示了作者內心世界的廣闊和萬物相互作用的自然規律。
最后,詩中出現的斜陽和遠水,以及中有太古人的描繪,給人以美好的意象和歷史的凝視。斜陽的紅光和遠水的光芒,形成了詩情中的一抹亮色和朦朧美感。而太古人的歌聲則使整首詩增添了一種古老的韻味和文化的厚重。
總體來說,《春懷十首》這首詩詞通過對春天景色的描繪,抒發了對春天的思考和感受。詩中展示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春天力量的謳歌,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春天深深的眷戀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通過比喻和意象的運用,詩中呈現出作者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對人生的思考。整首詩流暢、意境深遠,給人以美好和歷史的凝視,展示了宋代詩人獨特的藝術表達和情感表達能力。
“遠水光可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huái shí shǒu
春懷十首
qīng tiān fū hé zhǎng, bái rì yòu hé cù.
青天夫何長,白日又何促。
chuī què jǐ zhū huā, chéng cǐ yī cūn lǜ.
吹卻幾株花,成此一村綠。
bù xián chūn yǐ wǎn, chūn wǎn ài bù zú.
不嫌春已晚,春晚愛不足。
shuí néng miáo wǎn chūn, yǐn rán zài xīn qǔ.
誰能描晚春,隱然在心曲。
wǒ xīn rú míng jìng, wàn xiàng xiāng yìng zhú.
我心如明鏡,萬象相映燭。
wǒ xīn rú xū kōng, wàn wù zì mó chù.
我心如虛空,萬物自磨觸。
xié yáng hóng yù dī, yuǎn shuǐ guāng kě jū.
斜陽紅欲滴,遠水光可掬。
zhōng yǒu tài gǔ rén, gē shēng chū jīn yù.
中有太古人,歌聲出金玉。
“遠水光可掬”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