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江南水拍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春去江南水拍天”全詩
石墻頹毀板橋斷,始覺貧家氣象全。
分類:
作者簡介(汪莘)
汪莘(1155~1227)南宋詩人。字叔耕,號柳塘,休寧(今屬安徽)人,布衣。隱居黃山,研究《周易》,旁及釋、老。宋寧宗嘉定年間,他曾三次上書朝廷,陳述天變、人事、民窮、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師布陣的方法,沒有得到答復。徐誼知建康時,想把他作為遁世隱士向朝廷薦舉,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號方壺居士,與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壺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壺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春夏之交風雨彌間耳目所觸即事十絕》汪莘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春夏之交風雨彌間耳目所觸即事十絕》
江南春去水拍天,
茅屋無人炊煙煙。
石墻頹毀板橋斷,
始覺貧家氣象全。
【中文譯文】
江南春天過去了,江水拍打著天空,
經過了許多天,茅屋中還是沒有炊煙。
石墻倒塌,木板橋也斷了,
這才開始感覺到家境貧困的氣息。
【詩意賞析】
這首詩寫出了春夏之交的天氣變化和一個貧窮家庭的景象。春天結束,夏天來臨,江南的春天在水聲中過去了。在這個家庭中,沒有煙冒出來,沒有人在家里做飯。石墻已經倒塌,木板橋也斷了。這個家庭的貧窮已經顯現出來。作者用簡潔的語言,寫出了這個家庭的現狀,令人深感悲涼。
【詩詞背景】
汪莘是南宋時期的詩人,是南宋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詩作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情為特點,被稱為“汪派”。此詩寫于南宋末年,描繪了春夏之交的景象,以及貧窮家庭的生活狀況。
“春去江南水拍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xià zhī jiāo fēng yǔ mí jiān ěr mù suǒ chù jí shì shí jué
春夏之交風雨彌間耳目所觸即事十絕
chūn qù jiāng nán shuǐ pāi tiān, jīng xún máo wū hǎn chuī yān.
春去江南水拍天,經旬茅屋罕炊煙。
shí qiáng tuí huǐ bǎn qiáo duàn, shǐ jué pín jiā qì xiàng quán.
石墻頹毀板橋斷,始覺貧家氣象全。
“春去江南水拍天”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