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披紅芰作蓑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亂披紅芰作蓑衣”全詩
漁翁家在蓬瀛上,欲駕蓮舟一葉歸。
分類: 西湖
作者簡介(汪莘)
汪莘(1155~1227)南宋詩人。字叔耕,號柳塘,休寧(今屬安徽)人,布衣。隱居黃山,研究《周易》,旁及釋、老。宋寧宗嘉定年間,他曾三次上書朝廷,陳述天變、人事、民窮、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師布陣的方法,沒有得到答復。徐誼知建康時,想把他作為遁世隱士向朝廷薦舉,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號方壺居士,與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壺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壺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夏日西湖閑居十首》汪莘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夏日西湖閑居十首》是宋代作家汪莘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醉把青荷當篛笠,
亂披紅芰作蓑衣。
漁翁家在蓬瀛上,
欲駕蓮舟一葉歸。
中文譯文:
醉酒之下,我將青色的荷葉當作篚笠戴在頭上,
胡亂地用紅色的芰草編織成蓑衣穿在身上。
漁翁的家在幽靜的蓬瀛之上,
我渴望駕駛蓮舟,只身歸去。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夏日西湖的閑居景象,通過描述主人公的舉止和環境,傳達了詩人的閑適心情和對自然的熱愛。
賞析:
詩詞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描寫主人公醉酒后把青荷當作篚笠戴在頭上、用紅芰編織成蓑衣穿在身上,展現了一種逍遙自在、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心境。主人公所處的地方被稱為"蓬瀛",意指幽靜之地,與西湖的寧靜景色相呼應。最后兩句表達了主人公渴望駕駛蓮舟,只身歸去的愿望,表現了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線索,通過運用荷葉、芰草等元素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時,通過描述主人公的舉止和心境,使讀者感受到一種寧靜、舒適、閑適的意境。這首詩在表達自然美的同時,也傳達了作者對人生無拘無束的向往,給人以心靈上的慰藉和啟迪。
“亂披紅芰作蓑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 rì xī hú xián jū shí shǒu
夏日西湖閑居十首
zuì bǎ qīng hé dāng ruò lì, luàn pī hóng jì zuò suō yī.
醉把青荷當篛笠,亂披紅芰作蓑衣。
yú wēng jiā zài péng yíng shàng, yù jià lián zhōu yī yè guī.
漁翁家在蓬瀛上,欲駕蓮舟一葉歸。
“亂披紅芰作蓑衣”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仄韻) 去聲五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