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破心中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鑿破心中月”全詩
既為欣厭惑,未脫死生纏。
鑿破心中月,沖開頂上天。
俗儒應大笑,古佛不曾傳。
分類:
作者簡介(汪莘)
汪莘(1155~1227)南宋詩人。字叔耕,號柳塘,休寧(今屬安徽)人,布衣。隱居黃山,研究《周易》,旁及釋、老。宋寧宗嘉定年間,他曾三次上書朝廷,陳述天變、人事、民窮、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師布陣的方法,沒有得到答復。徐誼知建康時,想把他作為遁世隱士向朝廷薦舉,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號方壺居士,與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壺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壺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方壺自詠》汪莘 翻譯、賞析和詩意
《方壺自詠》是宋代汪莘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興發花開處,情生葉落邊。
既為欣厭惑,未脫死生纏。
鑿破心中月,沖開頂上天。
俗儒應大笑,古佛不曾傳。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境遇和心境的思考。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物中的變化,抒發了自己對人生追求的矛盾和困惑。他意識到自己的心中充滿了欲望和束縛,渴望超越生死的束縛,追求內心的自由和超越。
賞析:
詩人將自己的內心世界與外在的自然景物相對照,通過花開葉落的變化描繪了人生的起伏和變遷。興發之時,花朵盛開,代表著詩人內心的興奮和歡快;情生之際,葉子飄落,象征著詩人內心的憂傷和迷惘。詩人認識到自己在世俗的束縛中無法得到真正的解脫,對此感到矛盾和厭倦。
然而,詩人并不滿足于現狀,他渴望打破內心的困擾,超越世俗的桎梏。鑿破心中的月亮,象征著詩人試圖突破內心的束縛,尋求真理和智慧。沖開頭頂的天空,則表達了詩人追求超越人世的理想和境界。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于現實中的學者和佛教的不屑。他認為俗世的學者只能對他的追求嗤之以鼻,而古老的佛教教義也無法真正傳遞給他內心的渴望。詩人對于傳統的束縛和禁錮持有批判的態度,他希望能夠擺脫這些束縛,追求內心的自由和真實。
《方壺自詠》這首詩詞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和內心境界的思考和追求。詩中的意象和意境豐富多樣,展現了詩人深邃的思想和對于人生意義的思索。
“鑿破心中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āng hú zì yǒng
方壺自詠
xīng fā huā kāi chù, qíng shēng yè luò biān.
興發花開處,情生葉落邊。
jì wèi xīn yàn huò, wèi tuō sǐ shēng chán.
既為欣厭惑,未脫死生纏。
záo pò xīn zhōng yuè, chōng kāi dǐng shàng tiān.
鑿破心中月,沖開頂上天。
sú rú yīng dà xiào, gǔ fó bù céng chuán.
俗儒應大笑,古佛不曾傳。
“鑿破心中月”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