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向長橋艤釣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又向長橋艤釣船”全詩
好剪吳松半江水,袖歸三十六峰前。
分類: 九日
作者簡介(汪莘)
汪莘(1155~1227)南宋詩人。字叔耕,號柳塘,休寧(今屬安徽)人,布衣。隱居黃山,研究《周易》,旁及釋、老。宋寧宗嘉定年間,他曾三次上書朝廷,陳述天變、人事、民窮、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師布陣的方法,沒有得到答復。徐誼知建康時,想把他作為遁世隱士向朝廷薦舉,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號方壺居士,與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壺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壺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三九十九日過松江五絕》汪莘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三九十九日過松江五絕》是宋代詩人汪莘的作品。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薰風吹夢聽新蟬,
晨風輕拂,夢中聆聽新蟬的鳴唱;
The gentle morning breeze stirs, I dreamily listen to the song of a newly emerged cicada;
又向長橋艤釣船。
再次駛向長橋,揚起漁船;
Once again, I head towards the long bridge, setting sail with my fishing boat;
好剪吳松半江水,
喜欣賞吳松江水的美景,
I take pleasure in cutting through the half-flowing waters of the Wu Song River;
袖歸三十六峰前。
將江水裝入袖中,回到三十六峰前。
I gather the river water in my sleeve and return to the front of the thirty-six peaks.
詩意:
這首詩以松江為背景,描繪了作者在冬日的松江畔度過一天的情景。詩人靜靜欣賞著新蟬的鳴唱,感受著清晨的微風,而后駕船穿過長橋,航行在吳松江水之上。最后,他將江水裝入袖中,回到了三十六峰的前方。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熱愛和對生活的享受。詩中融入了富有生活情趣的元素,如聽新蟬的鳴唱、駕船穿行在江水之上,以及將江水裝入袖中。這些描寫傳達出作者在自然中靜心欣賞、回歸內心的愉悅和滿足。整首詩以淡雅的意境展現了冬日松江的寧靜美景,給人一種恬淡而寧靜的感覺。
汪莘是南宋時期的詩人,他的作品多以描寫自然景色和表達內心情感為主。這首《三九十九日過松江五絕》以簡約的語言、細膩的描寫和深邃的意境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內心的寧靜。通過細膩的描繪,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松江畔的寧靜與恬淡,以及他對生活中美好瞬間的珍視和享受。這首詩詞以其清新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讓人感受到自然與人心的和諧共生。
“又向長橋艤釣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ān jiǔ shí jiǔ rì guò sōng jiāng wǔ jué
三九十九日過松江五絕
xūn fēng chuī mèng tīng xīn chán, yòu xiàng cháng qiáo yǐ diào chuán.
薰風吹夢聽新蟬,又向長橋艤釣船。
hǎo jiǎn wú sōng bàn jiāng shuǐ, xiù guī sān shí liù fēng qián.
好剪吳松半江水,袖歸三十六峰前。
“又向長橋艤釣船”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