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獨對南山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我來獨對南山立”全詩
我來獨對南山立,始信陶潛兩眼明。
分類:
作者簡介(汪莘)
汪莘(1155~1227)南宋詩人。字叔耕,號柳塘,休寧(今屬安徽)人,布衣。隱居黃山,研究《周易》,旁及釋、老。宋寧宗嘉定年間,他曾三次上書朝廷,陳述天變、人事、民窮、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師布陣的方法,沒有得到答復。徐誼知建康時,想把他作為遁世隱士向朝廷薦舉,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號方壺居士,與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壺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壺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再到》汪莘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再到》
朝代:宋代
作者:汪莘
中文譯文:
半近煙村半近城,
東園花木鎖柴荊。
我來獨對南山立,
始信陶潛兩眼明。
詩意和賞析:
《再到》是宋代詩人汪莘的作品。詩中描繪了一個山村與城市交錯的景象,描述了詩人再次來到南山的場景和他對南山的感悟。
首句“半近煙村半近城”,通過對山村與城市地理位置的敘述,展現了宋代鄉村與城市融合的景象。這里的“煙村”可能指的是山村的炊煙,而“城”則代表繁華喧囂的城市。這樣的描寫使得整個環境具有一種靈動和活力。
接下來的兩句“東園花木鎖柴荊”,將詩人的目光聚焦在東園,描述了花木的繁茂景象。這里的“花木”可以被視作生命的象征,而“柴荊”則暗示了一種具有障礙的環境。通過這樣的描寫,詩人將自然界與人類的勞動結合在一起,寄托了對生命和生活的思考。
最后兩句“我來獨對南山立,始信陶潛兩眼明”,表達了詩人在南山獨自立立的場景下所產生的心靈共鳴。詩人在這個獨特的環境下,逐漸領悟到陶淵明的詩意和智慧。這里的“南山”可以被視作一種尋找內心寧靜、追求自我境界的象征。通過與陶淵明的聯系,詩人啟發出自己內心的智慧和獨特的感悟。
《再到》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詩人的情感表達,展現了對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它以簡練的語言和深刻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在山村與城市交匯處的感受以及與陶淵明的心靈對話。這首詩詞引發人們對于生活本質、內心追求和情感體驗的思考。
“我來獨對南山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ài dào
再到
bàn jìn yān cūn bàn jìn chéng, dōng yuán huā mù suǒ chái jīng.
半近煙村半近城,東園花木鎖柴荊。
wǒ lái dú duì nán shān lì, shǐ xìn táo qián liǎng yǎn míng.
我來獨對南山立,始信陶潛兩眼明。
“我來獨對南山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四緝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