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苦不識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人苦不識家”全詩
浮驂遍八極,日暮猶伊鴉。
大道如掌平,人苦不識家。
分類:
《次韻李參政湖上雜詠錄寄龍鶴墳廬》魏了翁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李參政湖上雜詠錄寄龍鶴墳廬》是宋代文人魏了翁所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圣人的言論微小而被湮滅,千年以來人們一直在迷茫的邊緣徘徊。詩人以湖上的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浮驂遍布八方、夕陽下的烏鴉等形象,表達了人們對于道德規范和家庭的認知的困惑。
這首詩詞的譯文如下:
圣人的言論微小而被湮滅,
千年以來人們一直在迷茫的邊緣徘徊。
浮驂遍布八方,
夕陽下的烏鴉仍在飛翔。
大道就像掌心一樣平坦,
然而人們仍然苦于不認識自己的家。
這首詩詞的詩意深遠而含蓄。詩人通過湖上的景物和隱喻來表達了對于道德規范和家庭價值觀的思考和關懷。他指出圣人的言論雖微小但永恒,卻被現實的浮躁所掩蓋。人們在現實的紛擾中迷失了自我,對于道德的追求和家庭的重要性缺乏認識。詩人以浮驂遍布八方和夕陽下的烏鴉為象征,呈現出世間的喧囂和無常。
詩詞中的"大道如掌平"一句,形象地表達了道德準則的普遍性和平衡性。詩人認為道德的原則應該像掌心一樣平坦,但時至今日,人們仍然苦于無法認知和實踐這種普遍的道德準則,導致個人和社會的困惑和不安。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象的語言,揭示了人們在追求道德和家庭的價值觀中所面臨的困惑和挑戰。它呼喚人們重拾對道德和家庭的認知和關注,以實現內心的富足和社會的和諧。
“人苦不識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lǐ cān zhèng hú shàng zá yǒng lù jì lóng hè fén lú
次韻李參政湖上雜詠錄寄龍鶴墳廬
shèng sǐ wēi yán yān, qiān zǎi mí jīn yá.
圣死微言湮,千載迷津涯。
fú cān biàn bā jí, rì mù yóu yī yā.
浮驂遍八極,日暮猶伊鴉。
dà dào rú zhǎng píng, rén kǔ bù shí jiā.
大道如掌平,人苦不識家。
“人苦不識家”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